音樂雖無國界
語言卻是一道坎
王利津(化名)現就讀于美國德州理工大學,攻讀音樂理論碩士學位。“在很多情況下,語言成了學音樂的學生最大的‘攔路虎’。”王利津說,“過不了語言關,在國外念音樂有時候也會面臨尷尬的局面。”
這種感受并不是只有王利津才有,很多在海外學習音樂的學生都有這種感受。張笛在法國攻讀音樂理論碩士學位,剛去法國著實讓她有點不適應。“起初都是連猜帶蒙地大概能聽懂對方在講什么。剛去學校的一個月就不斷地出現尷尬的局面,我甚至都不知道她們的笑點在哪里。最開始那幾天都想找個地縫鉆進去,‘鉆’回家去。”張笛笑著說,“我們一起出國學音樂的同學起初都是這種反應,但是后來就會好很多。一旦過了語言這個難關,在國外學音樂的生活就都是享受了。”
“音樂是沒有國界的。”郭儒說,“很早就聽說過這句話。在國外學習的日子里,每天都有這種感覺。”王利津則強調,在國外學音樂,表演的機會比較多。相比國內,國外學校更加注重演奏整體的效果。
享受音樂生活
帶回多元化學習法
李亞迪說,在新加坡國立大學楊秀桃音樂學院的幾年時間里,開闊了眼界。在一段時間里,李亞迪都很享受在新加坡學習生活的時光。在李亞迪的朋友圈里,楊秀桃音樂學院成了出現次數最多的地方。
王利津在美國期間參加了多次音樂會和音樂節。他說:“主要是增長了見識。很享受國外的音樂環境。回國后,我想把多元化發展的上課方法‘嫁接’到國內。”現在,王利津已經回到北京,在一家音樂輔導機構工作。個性化的音樂輔導給學生帶來了不一樣的感受。
王利津說:“很多從國外回來的學生都在國內一些音樂輔導機構工作,他們也會將國外的教學方法帶回國內。”在國外的幾年學習讓李亞迪感觸頗深:“回到國內工作的許多學生,不知不覺也將國外這種‘對癥下藥’個性化的教育方式帶回國內。包括中央音樂學院在內的許多國內高校也把這種方式運用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這使得國內的學生也能享受到和國外一樣的教學方式。”
原標題:出國學音樂怎樣才靠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