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院士最高每月10萬盧布補貼
俄羅斯的頂尖科學家主要來自俄羅斯科學院, 該機構下設650個分支機構,擁有近5萬名研究人員,自1724年成立以來,已有19位學者獲得諾貝爾獎,其中自然科學領域有11位。
蘇聯時期的一個國際大環境是美蘇爭霸,因此當時的科研人員,尤其是軍事科技部門的研究者待遇很好。有俄媒稱,蘇聯科學院院士工資為每月700至1000盧布,是當時國內的最高待遇,據說到了上世紀80年代初,科學院院長月薪(1500盧布)比蘇共總書記還高,而院士的工資和政府部長工資相近。政府為科學院院士提供高級住宅、子女入學特殊照顧等待遇。蘇聯頂級科學家還會獲得各種榮譽和稱號,比如“列寧獎”“蘇聯社會主義勞動英雄”。此外,那時的科研人員享有較高的政治待遇,自上世紀50年代起,有不少專家學者當選為蘇共黨代會代表或進入中央委員會。
蘇聯解體后,俄經濟嚴重衰退,政府陷入財政危機,科研經費占GDP的比例由上世紀80年代的2.03%下降到0.4%。由于經費銳減,俄科學家的生活水平大幅下降,許多年輕科學家出走,前往歐美國家尋求職位,從1991年到1994年,俄科學院研究人員總人數下降了40%。
俄羅斯總統普京2000年第一次執政后,不斷改善科研人員的待遇,科研經費從2002年到2005年翻了三番,達到20億美元,并將科技政策重心放在吸引和支持年輕科學家方面。目前俄羅斯科學院面臨“老齡化”嚴重的問題,半數以上人員年近退休。
如今,俄羅斯科學院院士的待遇相較于蘇聯時期有所下降。他們不再享受政府提供的別墅和專車待遇,不過科學院可以建房,比市場價格便宜;科學院有醫療中心,但院士看病沒有什么特權;當選院士在申請課題、項目立項方面沒有優待,和其他申請者一樣,他們需要經過專門的評審委員會鑒定。
俄羅斯“zarplatyinfo”網站援引俄科學院的數據顯示,物理領域的院士月收入約3.8萬盧布,生物領域的院士約2.7萬盧布。在科研領域工作超過10年的科學家可根據學位不同獲得數額不等的津貼,科學院院士最高每月可獲10萬盧布(10盧布約合1元人民幣)補貼,不過補貼數額有可能在今年被削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