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上,同樣需要獨立自主的精神。西方教育強調自主性,也就是學生要有自己的想法,不管是在課堂的討論中,還是研究型作業的選題中,都體現得淋漓盡致。課堂上的討論很少有標準答案,老師會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在討論和爭辯中,明確自己的觀點。這就需要學生有獨立的思考和見解。以筆者為例,課堂上的討論環節曾經是我最恐懼的部分。一旦討論起來,本土同學就會很有信心地用流利的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而我不但沒有聽懂,也沒有自己的觀點,只能默默地坐在那里。后來,我嘗試在課前把教學內容進行充分的預習,在閱讀了老師課前布置的閱讀材料后,自己再到圖書館尋找相關主題的書籍,并利用互聯網搜索資料。在掌握了充分的事實性資料后,就可以游刃有余地進行獨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觀點了。有了觀點之后,接下來就需要用英語詮釋自己的觀點。在上課之前,我先在家里試著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并用閱讀到的材料來支撐自己的觀點。如此,在課堂上發言就有把握了。這樣堅持了一個月,我不但不恐懼討論課了,反倒喜歡上了它。討論課讓我有獨立思考和表達的自主權。
除了課堂上的討論,再有就是研究型作業的完成。西方課程大部分喜歡通過研究型選題來檢驗學生的知識水平,也就是通過自己獨立的研究來尋找一個問題的答案。學生需要通過獨立的思考來選題,但這是很多中國留學生的弱項,因為他們習慣了接受老師或者家長單方面的指令,省略了獨立思考的環節。然而,這在西方是行不通的,因為選題的確定,包括之后一系列問題的解決,都需要學生獨立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