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達特茅斯學院的國外營員代表瑪凱莎.布朗森因《滿江紅》朗誦中詮釋的愛國情懷流下了感動的熱淚。“今晚真的太讓我感到震撼了,第一次我感受到了文化的根!”瑪凱莎.布朗森在中國出生后被美國家庭領養,“我在美國長大,從未回到過中國,參加這次交流營是我第一次回到我出生的地方,讓我深深感受到了一種歸屬感。”閉幕式上她還表演了一段新學的中國傳統扇舞,也說出了所有營員的心聲:“在短短幾天時間里,我感受到了家一般的溫暖。我愛武漢大學和這里遇到的朋友們。”臨別在機場,國內外營員們依依不舍地揮手告別,相約再會。
第七屆“青年創造未來”武漢大學學生社團國際交流營現場照片。武漢大學團委 供圖
對話式思維碰撞激活青年新智慧
為了促進中外學生深層次的交流,今年的交流營精心打造了多個“第一次”:第一次將邀請范圍擴展到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歐洲頂尖名校;在延續中華文化研習營和環保青年論壇等活動的基礎上,第一次設立“模擬聯合國會議”,讓中外營員關心世界,用國際眼光來思考問題,了解青年在未來的責任和擔當;第一次設立“青年領袖圓桌會議”,60余所國內外著名高校的社團負責人共同探索高校學生社團的發展之路。
弗雷迪是武漢大學國際學生學生會副主席,作為本次交流營的參與者之一,他感觸最深的是“模擬聯合國會議”。來自美國、英國、俄羅斯、韓國、新加坡、約旦、巴西、哥倫比亞等國家和地區的100多名營員,分別扮演25個“一帶一路”國家,圍繞議題“‘一帶一路’將如何影響文化交流和青年發展”展開熱烈討論。各區域國家分別派出自己的代表,就“青年交流”“文化傳播”“教育資源共享”和“貿易自由化”等話題進行立場闡述,并就各話題形成了報告。
駱麗娜在閉幕式演講中感嘆,能參與如此多來自不同國家(地區)和文化背景的青年領袖共商世情的活動,“難以置信!”
在環境保護青年論壇中,中外營員就國際環境問題展開深入探討,劍橋大學威廉姆斯、普林斯頓大學巴內特、北京大學社團代表汪若宇、武漢市環保大使武漢大學綠舟環保協會前會長唐名陽等30余名環保社團代表就青年環境保護與未來發展充分交流。劍橋大學威廉姆斯在演講中說道:“small details can change the world”,環境保護需要青年人從生活的一點一滴做起。普林斯頓大學巴內特同學也從自身的角度為我們介紹了他們的全球環保理念和特色見解。
“四海之友,志同之儕,攘袂引領,開創未來。”交流營閉幕時,在一份凝聚著當代青年領袖共同智慧的《珞珈青年宣言》里,大家寫下了這樣激昂的誓言。宣言涵蓋了“模擬聯合國”“圓桌會議”“環保青年論壇”等活動的精彩觀點,展現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青年就“世界文化交流”和“青年發展”等議題達成的寶貴共識。
“交流營引導青年人用國際視角去感受世界,體察國情世況。讓來自世界頂尖大學、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年領袖在這里交朋友,在這里思想交鋒,在這里文化共融。”武漢大學社團指導中心主任梁佳偉臉上洋溢著滿滿的自豪。
交流營不僅是全校學生社團切磋“十八般武藝”的舞臺,更是國內外高校社團菁英近距離交流思想的盛會。隨著武漢大學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交流營也嘗試以更加豐富的活動載體,促進武漢大學與國際名校學生社團建立長效溝通機制,在國際交流與比較中增強青年人的文化自信。(通訊員 張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