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教育部網站消息,2011年底,國家開始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四年來,全國共有29個省(區、市)開展營養改善計劃試點,13.3萬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納入實施范圍,3160萬名學生享受每天4元的營養膳食補助。
教育部盤點營養改善計劃四年來取得的成果:
3160萬名學生受益。目前,全國共有29個省(區、市)開展營養改善計劃試點,13.3萬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納入實施范圍,3160萬名學生享受每天4元的營養膳食補助。其中,699個國家試點縣(含兵團19個團場)的9.2萬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全部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實現連片特困地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受益學生達2132萬人,真正體現了“雪中送炭”。
2455萬平米學校食堂建設項目竣工。為有效實施營養改善計劃,中央財政專門安排300億元補助資金,支持試點地區6.9萬所學校食堂建設項目,建設面積達2603萬平米。目前,6.4萬所學校已完成食堂項目建設,竣工面積2455萬平方米,竣工率達到94.3%。據統計,國家試點縣采用學校食堂供餐的學校比例從53.5%提高到67%,學生就餐條件明顯改善。
1705億元資金投入。從2011年至今,中央財政累計安排資金1191億元,用于開展營養改善計劃。其中,營養膳食補助資金598億元,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生活費補助資金293億元,食堂建設專項資金300億元。地方財政累計安排資金514億元(含“一補”資金)。在中央有關部門和試點地區的共同努力下,這些資金的投入,落實為廣大學生實實在在的獲得。
零起重大事故。教育部聯合財政部、衛生計生委、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15個部門,先后組織制定實施細則、食品安全保障管理、專項資金管理、食堂管理、實名制管理、信息公開公示、營養健康監測評估、應急事件處理、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管、食堂建設等10個系統的管理制度,明確中央各部門、地方各級政府、試點學校以及供餐單位的職責,為營養改善計劃保駕護航。計劃實施以來,沒有發生一起大的食品安全和資金安全事故,偶發的小事故均得到及時妥善處置。
三大成效。2014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發布第三方監測報告,認為營養改善計劃試點取得了三個方面成效:一是學生一日三餐的比例升高,反映“吃不飽”的學生減少;二是學生營養狀況有所改善,貧血率下降;三是學生健康狀況有所改善,中小學生發生感冒等疾病減少,出勤率增加。
教育部指出,營養改善計劃是一項長期工作,各級學生營養部門將緊緊圍繞食品和資金“兩個安全”,持之以恒堅持規范管理,讓農村孩子吃得飽、吃得安全、吃得營養,為“希望之花”綻放提供“養料”,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