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畫:搶生源“口水戰”暫停
馬志海,南方電視臺節目主持人,“即使每天說足15分鐘,也會有許多未盡之言”。
一說到教育背景,許多人都會攀比學歷,一比之下,學士成災,碩士泛濫,博士也是一掃一籮筐。還有那些留過洋的,也是真真假假亂花迷人眼。可是這所有的人,是否還記得自己受到的最基本的教育?實際上每個人所受的最基本教育應該是在未成年階段,與學校教育并行的家庭教育,簡稱“家教”。平時說一個人“沒有家教”,之所以是一句很厲害的罵人話,正說明家教是何等地重要。
不妨重溫一下最基本的“家教”,大多數家庭都會要求孩子,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讓人一看就是一個人樣;還有一個相當重要的家教,那就是吃要有吃相,一個文明人,你不能面對食物不管不顧地胡吃海塞,那樣不體面。現在從個體觀察,禮儀之邦畢竟還是個瘦死的駱駝,基本上“家教”這一環還在起作用。但是,我們會發現,往往是有些團體、單位、學校、組織,做起事來就顯得缺乏教養,比如說那個備受質疑的紅十字會,它犯了什么錯另論,但最讓人無法接受的是,它觸犯了“做人要誠實”的最基本教養。
最近,高考放榜了,該輪到學生們填報志愿了,這時候,那些個名牌非名牌的大學們為了爭搶高分考生,簡直是坑蒙拐騙威逼利誘什么手段都用。復旦大學指責同城某大學,采用極不光彩的手段,冒充復旦大學給考生打電話,騙他們說復旦大學取消了原來簽署的什么協議,讓他們修改志愿。結果,被影射的上海交大忍不住站出來了,說這事兒不是他們干的,它要追究復旦大學造謠誹謗的法律責任。但其實,受影射的學校不止上海交大,清華北大包括香港大學都在其列,這些個宣稱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高校,為了爭奪生源,完全不顧體面,宛如一群餓極了的野獸,對那些肥肥的羔羊展開了一場圍獵,你爭我奪,不僅風度全無,而且吃相難看。
這究竟是為什么呢?復旦大學的歷史學教授馮瑋對這場爭奪戰有這樣的解讀:他認為,“北大、清華”綁架考生,是“合力”鑄成的——地方官員為凸顯“政績”;高中校長為凸顯辦學“水準”;教師為考核和高額獎金;考生受“北清神話”影響長期迷信“北清”;或迫于各方壓力“不自愿”選擇“北清”等等。
不擇手段地爭奪生源,無非是為了“功利”二字。 我們不難體會,那些被誘騙的、被游說的、被強迫的、被綁架的考生們,在他們心目中本應神圣的高等學府,會墮落成什么模樣。奉勸各高校,請注意最起碼的教養,注意自己的吃相,別讓孩子們還沒進你的校門就把母校給看扁了。
@圍觀:
@菜菜子:面對港大搶生源問題,有識之士指出:香港大學商業氣息太濃,學生中十個有九個學金融;餐廳電子屏幕循環播放全球股指、外匯價格……太浮躁,不及內地大學有文化。在內地你踏進任意一所大學校門,保安都會問你三個哲學終極命題:“你是誰?”“你從哪里來?”“你要到哪里去?”富含相當文化底蘊和人文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