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改革主要內容:
一是決定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年級學生開始實施高考綜合改革;
二是從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年級學生開始在全省實行新的學業水平考試制度;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中任選,普通高中在校學生只有一次參加考試的機會,今后將積極創造條件,為有需要的學生參加同一科目兩次考試及更換已選科目提供機會;
三是從2017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年級學生開始,在全省實行新的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并且在2020年高職分類考試招生中試行參考綜合素質評價結果進行錄取的方式,2021年推廣至普通高考使用;
四是大幅減少和規范我省的地方性加分項目,取消了“僑眷高知子女”和“散居的少數民族考生”兩項高考加分項目,保留“農村獨生子女”加分項目,加分分值不變,加分范圍只適用于我省省內高校招生;
五是從2016年起,本科第三批錄取院校與第二批合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錄取批次。
2018年啟動高考綜合改革
啟動時間:自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年級學生開始,全面啟動我省高考綜合改革。
深化統一考試科目改革:自2021年開始,考生總成績由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保持統一高考的語文、數學、外語科目不變、分值不變,不分文理科,外語科目提供兩次考試機會。計入高等學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按等級賦分。
考生選考科目需符合高校公布選考科目要求
高等學校招生錄取對學業水平考試的科目要求。普通高等學校將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門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選考科目中,分學科大類(或專業)自主對選考科目范圍提出要求,最多不超過3門??忌x考科目只需1門在高等學校選考科目范圍之內,就能報考該專業類(或專業)。高等學校沒有確定選考科目范圍的,考生在報考時無科目限制。高等學校招生錄取的科目要求應提前兩年向社會公布。
學水平考試自主選擇
計入高等學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由學生根據報考高等學校要求和自身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中自主選擇,考試成績以等級呈現,其他科目一般以“合格、不合格”呈現。此3個科目,普通高中在校學生只能參加一次考試,今后將積極創造條件,為有需要的學生參加同一科目兩次考試及更換已選科目提供機會。省教育廳制定《河北省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改革實施辦法》,經教育部備案后向社會公布。
改革目標
繼續推進義務教育階段招生改革,健全和完善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不斷深化高中教育教學改革,自2018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年級學生開始,全面啟動高考綜合改革,到2021年初步建立符合教育規律和人才培養規律的選拔機制,基本形成具有河北特色的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健全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體制機制,構建銜接溝通各級各類教育、認可多種學習成果的終身學習“立交橋”。
完善中小學招生制度
繼續實行和完善將公辦省級示范性高中公助生招生名額按照不低于80%的比例均衡分配到區域內初中的招生辦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全面取消特長招生,禁止以外語特長、體育藝術特長、少年班等名義選拔或變相選拔招收特長生。規范和加強學生學籍管理,加強區域外招收和轉入學生的學籍管理,嚴格控制學生非正??鐓^域流動。
四大變化:
一是統一高考科目發生了變化,國家組織實施的統一高考將由現在的“3 X”改為語文、數學、外語,這3個科目每科的分值將保持150分不變。
二是外語科目考試次數發生了變化,由過去的只考一次變為提供兩次考試機會,取兩次成績較高者計入考生總成績。
三是錄取依據發生了變化,由過去只依據統一高考成績錄取,變為“兩依據,一參考”即普通高校招生錄取將采取依據統一高考的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3個科目成績,參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錄取方式。
四是錄取批次發生了變化,除了先行合并本科二批和本科三批外,還將根據情況逐步取消高校招生錄取批次。實行錄取批次和錄取模式改革。繼續推進并完善平行志愿投檔方式,積極探索“專業 院校”的錄取方式,增加高等學校和學生雙向選擇的機會。
自2016年起本科第三批錄取院校與第二批合并,逐步取消高等學校招生錄取批次。
改革后普通高中將不分文理科
改革后,普通高中將不再簡單分為文科、理科,學生按照國家《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規定學習所有科目,每門課程結束后都要參加相應科目的學業水平考試。參加高校招生的學生可根據高校的要求和自己的興趣愛好及特長,在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中自主選擇3科,將這3個科目的學業水平考試成績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
促進高等教育入學機會公平。
進一步加大省屬重點高等學校招收農村學生專項計劃實施力度,逐漸形成保障農村學生上重點高等學校的長效機制。
主動適應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需要,積極協調教育部和北京、天津市為我省增加本科招生計劃,擴大部委屬重點高等學校和北京、天津市高等學校在我省的本科招生規模,逐步縮小我省與北京、天津市在本科錄取率方面的差距。
高職院校錄取學生參考綜合素質評價
為充分發揮綜合素質評價在高中學生畢業和升學中的重要參考作用,我省《實施方案》定于從2017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年級學生開始,在全省實行新的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并在2020年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招生中試行參考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錄取方式,不斷積累經驗,進一步完善舉措,為2021年推廣至普通高校招生錄取使用奠定堅實的基礎。
加快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改革
實施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招生。高職院??荚囌猩c普通高等學校相對分開,實行“文化素質 職業技能”的評價方式,逐步建立我省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招生機制。
中職學校畢業生報考高職院校,參加文化基礎與職業技能相結合的測試。普通高中畢業生報考高職院校,參加職業適應性測試,文化素質成績使用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
學生也可參加統一高考進入高職院校。鼓勵高職院校按大類聯合考試招生,2016年將院校聯考類別增至10個,2017年實現全部按大類聯合考試招生。按照教育部統一部署,積極探索應用型本科實行高等職業教育分類考試招生模式。
解析:我省此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主要呈現出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覆蓋范圍更廣
這次改革不再局限于某一階段或是某個單項考試招生制度的改革,而是涵蓋了從義務教育階段到高等教育階段考試招生的全局性變革,涉及小升初、中考、高中學業水平考試、高職院校分類考試招生、普通高考乃至繼續教育等一系列考試招生,幾乎關系到所有受教育人群。
二是入學機會更公平
進一步完善了義務教育免試就近入學辦法,努力破解義務教育階段的擇校難題;逐步建立起保障農村學生上重點高校的長效機制,暢通學生縱向流動渠道;進一步減少和規范了高考加分,確保高考公平公正,等等。這些改革舉措將惠及廣大考生,保障了各階段受教育人群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
三是招生錄取更科學
首先,高校招生不再“唯分是從”,推進人才評價選拔從單一向綜合轉變,將綜合素質評價作為高中學生畢業和升學的重要參考,更加注重對考生日常學習和綜合素質的考量;
其次,打破了以往高考“一考定終身”的考試格局,自主選擇考試科目可以實現“考其所長”、“考其所好”,外語提供兩次考試機會,使一次考試的重要性降低,減輕了考生的心理負擔;
再次,緩解了普通高考“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壓力,逐步實現高職院??荚囌猩c普通高校相對分開,鼓勵有意上高職院校的學生提前分流,相應減少了高考的競爭壓力。
普及:為什么要合并本三、本二批次?
本科二批、三批合并體現了國家改革的總體方向,國務院《實施意見》明確規定要“創造條件逐步取消高校招生錄取批次”。目前我省本科層次分本科提前批A、本科提前批B、本科一批、本科二批、本科三批等五個錄取批次。分批次進行錄取,只是為便于錄取工作操作,與院校性質無關。
合并本科二批、三批有利于消除社會對本三錄取的高校畢業生的偏見,推動民辦本科院校和獨立學院發展,有利于今后高校畢業生平等就業。從全國情況看,有的省從未設過本科三批,有的省幾年前已將本科三批取消并入了本科二批。為此,按照國家的要求,我省定于從2016年起本科三批和本科二批合并,并根據情況逐步取消高校招生錄取批次。
據了解,我省為了此次改革可謂是煞費苦心,2015年初省教育廳成立了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先后多次深入全省各地高等院校、普通高中、中職學校、教育研究機構和考試招生機構進行了廣泛調研,全方位聽取關于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合理意見和建議;
對浙江省、上海市的試點改革方案以及兄弟省市的改革草案進行比較分析,從中吸取有益的經驗和做法;形成初稿后,又邀請中學校長、一線教師、大學教授、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不同類型專家反復論證修改。最終,《實施方案》經省政府常務會議、省委常委會議研究批準,上報教育部備案通過,向社會公布。
河北省教育廳廳長劉教民:
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涉及方方面面,事關廣大學生根本利益,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牽一發而動全身,十分重要而又復雜敏感。為保障改革各項舉措落實到位,我省《實施方案》從組織領導、經費投入和宣傳引導等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特別是圍繞普通高中的教育教學改革和學業水平考試運行機制的準備工作,提出要進一步加強普通高中教學場地、設施設備、師資隊伍等基本建設,加快推進各級各類考試招生機構和專業化隊伍建設,按照國家教育考試的標準和要求,加強對學業水平考試的統一管理,確保2018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改革順利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