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全國各地自主招生筆試面試相繼開鑼。記者盤點并梳理了2015年多所高校自主招生考題,發現今年考題更注重實踐性、思辨性,使考生人人都有話說,讓視野更開闊、思路更清晰、綜合素質更優的學生脫穎而出。
熱點、常識類考題更加“接地氣”
記者發現,各國政要及相關新聞成為考官頗為“青睞”的考題,“9·11那年的美國總統是哪位”等時政類問題出現在中國傳媒大學自主招生的題庫中。華南理工大學自主招生考題涉及“哪些詞語出自《莊子》?”“國歌詞曲作者是誰?”等知識,也包括“跌倒老人扶不扶”等社會焦點事件。中山大學的面試題目中出現“貴州畢節留守兒童自殺事件,你怎么看”等新聞,時效性直逼社交媒體。
參加南開外國語自主招生考試的考生路銘說:“筆試的題難度適中,跟高考題型差不多。面試則更加考察我們對時政的關心程度和個人看法。”
哲學思辨類問題讓考生“很過癮”
“人生而自由,但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自以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對此你怎么看?”“英國哲學家波普爾曾說,‘如果我們過于爽快地承認失敗,就可能使自己發覺不了我們非常接近于正確。’你怎么理解?”
這是出現在蘭州大學今年自主招生面試題庫中的兩道。
無獨有偶,北京大學自主招生面試中也出現類似命題:如如何看待“霧霾天與追求財富之間的辯證關系”等。
對于考題中哲學類命題,多名參加自主招生考試的考生表示,今年筆試和面試更注重對他們辯證思維的考察,題目中涉及相當一部分“比辯論賽辯題”更有趣的“深刻”問題。考生們紛紛表示,答起來“很過癮,有話說”。
經濟類考題緊扣國際民生
一名河北衡水的北大自主招生考生走出考場時感慨:“考題中涉及亞投行,真是高大上。”
蘭州大學的面試考題也同樣對此有所傾斜,“醫生和醫院不談錢就是醫改成功,對此你怎么看?”“你認為互聯網金融最終會取代線下金融嗎?”可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學子更應該注重培養與時俱進的精神與成才報國的使命意識。
北京大學教務部部長董志勇在談及自主招生考題設計初衷時透露,今年北大自主招生的考核方式有了進一步的探索創新。針對具有文學特長的考生將通過現場創作進行考核,對科學創造類考生采取現場演示和作品答辯等“量身定制”的考核方式更能全面地考察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發展潛力。
(據新華社北京6月16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