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
壓軸題看似不難,得分卻難
點評人:城東中學高三物理備課組組長 柯俊鋒
試題突出考查高中物理主干知識和核心內容,以能力測試為主導,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注重考查學生的科學素養,同時,對學生分析和處理問題能力有較高要求。
1.選擇題總體難度不大,仍重點考查曲線運動、功能關系、萬有引力定律、圖像問題、變壓器及電磁感應等,但是情境新穎。如:選擇題第13題、第14題、第16題,以飛機黑匣子、古代投壺游戲和嫦娥五號試驗器等創設情景,這要求學生能面對新的情景進行具體研究,用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來解決問題。
2.實驗題部分重視考查學生是否有實驗操作經驗,以及對實驗原理的理解及遷移。如:實驗19題Ⅰ,考查了如何測定玻璃的折射率和有效位數的問題;實驗19題Ⅱ,通過所給電路和實驗步驟來測量待測電阻,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
3.計算題部分聯系實際,以力、電、磁為主線,突出主干知識考查。各題的設置是有梯度的,學生較易入手,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能根據自己的能力拿到相應的分數,有較好的區分度。壓軸題看似不難但得分卻難,對學生分析和處理問題能力有較高要求。選考題總體難度不大,且均為各自模塊的主干知識。
【復習建議】
考生應回歸教材,特別注意教材中的演示實驗和迷你實驗和圖片,以及以這些實驗和圖片為背景的物理試題。查缺補漏,強化雙基訓練和典型問題的解決,有針對性地進行規范化練習,著重訓練審題能力,能明確解題途徑,正確運用規律,把握題中物理量的關系。
化學
重考有機知識 均為高考高頻考點
點評人:城東中學高三化學備課組組長 陳文良
化學試題比較常規,總體難度不大,注重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重視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的考查,所有考查的知識點均為高考高頻考點。題目似乎有意加強有機知識,在必做和選做題題干均有體現。
1.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的考查是本卷的亮點,如第9、23題,尤其是第23題第(3)小題,體現得特別出彩。
2.第24題以二氧化錳為載體,通過流程綜合考查化學方程式書寫、氧化還原、溶度積常數等,學生從中獲得有用信息,吸收、理解與運用。
3.第25題題干相對較為常見,綜合考查飽和溶液配制,實驗方案設計,實驗現象及條件控制等,計算能力要求有所弱化。
【復習建議】
考生在下階段復習中,查漏補缺,夯實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和化學實驗基礎。對考試暴露出的知識短板,且為高考高頻考點,采取專題分塊各個擊破。同時,還要加強化學反應原理的幾個常數、氧化還原、實驗基本操作、實驗方案設計、實驗評價及解題方法的指導。
政治
注重綜合素質 貼近生活實際
點評人:福建泉州外國語中學高中政治教研組 林治茂
今年省質檢政治卷“關注生活、關注熱點;立足基礎,突出主干;凸顯能力、考查素質”,尤其第39題以“機器人”為話題,時代感強,充滿現代氣息,和全國新課標卷的特點相接近。從學生具體答卷情況看,主要存在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審題能力差,提取信息能力弱、不完整。如39題第(4)問,本題問的是產生的影響,應當要從積極和消極影響兩個角度去思考。
第二,辯證思維能力意識淡薄、思維形式單一。如39題第(2)問,要求評析觀點,不少考生缺乏辯證思維能力,用“發展的途徑”的有關知識大量說明不會一帆風順的理由,而沒思考到機器人產業能得以順利發展的原因。
第三,基礎知識、基本理論不扎實。如42題第(1)問;又如39題第(1)問,設問指向明確是分析條件,但部分學生卻答成發展機器人產業的意義。
第四,知識體系模糊、不完整,知識遷移能力及發散思維能力較弱。如39題第(2)問,限定的是發展觀的知識,但有同學擴大成了辯證法的范圍。
【復習建議】
首先,建體系。建構或鞏固(強化)考點知識體系,將考點知識根據內在聯系或熱點時政問題形成專題知識體系,使知識進一步系統化、條理化,并在習題訓練中予以運用和鞏固。如《政治生活》可記成“128”:1條主線:公民線-政府線-制度線-國際線;2個方面:國內政治和國際政治;8個主體:公民、政府、人大、人大代表、政黨、政協和主權國家、國際組織等8個行為主體。
其次,明核心。強化對核心主干知識的精準記憶和理解乃至熟練運用。
最后,補缺漏。通過精選的近期質檢題和近年高考題的訓練來彌補缺漏,包括考點知識的缺漏和審題、答題的能力的不足,但又不要被質檢試卷和高考試題綁架了二輪復習而陷于“題海”之中。注重提高近期試卷講評的實效,做到“卷后滿分”。
歷史
周年事件、時政熱點依然值得關注
點評人:福建泉州外國語中學高中歷史教研組 肖可旺
今年省質檢卷重點考查主干知識和歷史思維,以閱讀理解、信息提取、概括分析、比較說明等方式呈現。周年事件、時政熱點依然值得關注,如38題。
選擇題12道,古近現分別為5:4:3,政經思分別為2:6:4,中外各半。整體難度中等,各色材料仍然是選擇題的主角,1表3圖6文獻,重在考查考生的閱讀與理解能力,凸顯歷史學科思維特征,記憶是前提,思維是精髓。
第38題平均得分18.8,難度值52,第41題平均得分6.6,難度值41,綜合難度為48.7,略難,意在趨向全國卷?根據材料回答的約占20分,“概括”、“指出”兩個詞所涉分值約30分,雙基扎實的考生較易得分,考綱之外的“彼得一世”也能搞定。
評卷中發現,表達準確性、答題規范性、書寫工整性等現象值得關注,如41A“動機”一問,“俄國是最落后的國家”與“希望改變俄國落后的現狀”兩種答案,看似差異不大,實則天壤之別。
【復習建議】
首先,扎實熟悉課本。全面閱讀,掌握主干,理清“單元—課—目”知識結構,有機融合政、經、思三個模塊,做到能以一個知識點為基點,縱橫延伸無阻礙。
其次,熟練掌握模塊思維法。記憶、練習、考試時,都堅持運用,對記憶和答題都非常有效。主觀題中多數行為動詞如“概括”“比較”等,都能用模塊思維法來引導。
再次,適當做題、精選精練。可以檢查復習效果,訓練答題技巧,感悟解題思路,提高表達能力等,建議多練弱題,但忌以練代學。
最后,勤翻書,常補遺。知識容易遺忘,特別是那些相對孤立的知識點。
生物
突出實驗、圖表圖形解讀能力
點評人:城東中學生物老師,豐澤區骨干教師 高捷
省質檢生物試卷總體,較為貼合近幾年本省的高考命題方式,著重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對實驗的分析,和通過圖像或表格獲取信息的能力,這方面的考查也很突出。
1.試題以生物學科主干知識和核心知識為中心,如細胞代謝(選擇題5,簡答題26)、遺傳規律(簡答題28)、人體穩態與生態(選擇題2,簡答題27)。這些主干知識點的明確,有利于2015年最后一次省自主命題高考的平穩過渡。
2.試題重視對實驗與探究能力的考查,如選擇題1、4,簡答題26(4)、27(2)都是對課本實驗或課例實驗的考查。
3.試題難易合理搭配。簡答題中,都有易于回答的識記部分考點,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試卷的難度,同時,在26、28題的最后一問上,又具有選拔優秀生的設置。
【復習建議】
應該以夯實基礎為中心,同時對課本實驗及課例經典實驗進一步分析理解,并加強對圖表、圖形解讀能力訓練,以提升學生獲取信息的能力。
地理
涵蓋面比較廣 契合社會熱點
點評人:福建泉州外國語中學高中地理教研組 胡劍華
今年省質檢文綜地理學科試題難度略低一點。質檢主要考查了學生對地理主干知識和基本能力的掌握情況。
學生答卷情況大致反映出了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對文字理解不夠到位。今年質檢選擇題較簡單,所考查的知識點在圖表材料、題干或選項中有較明顯的提示,易錯題中有一類為學生對題干的解讀出現偏差,導致錯誤。
其次,對圖表信息進行有效提取和轉化的能力有所欠缺。地理圖表是地理信息的主要載體之一。地理試題基本上每一組都有圖表,解題關鍵就在于能否從圖表中準確提取信息,將其轉化為平常學習的主干知識,并與題目設問聯系起來,形成清晰的解題思路。
最后,語言表達能力需加強。地理非選擇題需要學生對地理事物、地理現象進行成因分析、評價或過程性描述。能否用準確的語言進行表達是得分的關鍵之一。省質檢答題中出現用詞不準確;表達口語化,地理術語不會用;語言表達前后矛盾,邏輯混亂;重復啰唆等問題。
【復習建議】
第一,經過一段時間的復習,對基本知識的掌握已經得到基本鞏固,接下來應用一定的時間對整個地理知識脈絡進行梳理,查缺補漏,內化形成較完備的知識體系。
第二,進行適當的圖表專題訓練,并注意總結不同類型圖表的閱讀分析方法,提升圖表信息提取的質量。
第三,文字能力提升訓練。地理選擇題題干較簡短,做題時逐字反復閱讀,有利于對題意的準確把握,應形成習慣。非選擇題答案的組織與表達可通過多看例題,加強訓練,及時總結來提升。(海都記者 劉燕婷 黃曉燕 林繼學 李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