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福建希望工程在我省全面實施。至今,福建希望工程累計籌集捐款逾5億元,援建希望小學500余所,幫扶困難大中小學生逾25萬名。
希望工程是在黨的關心和領導下,由共青團倡導實施的以改善困難地區基礎教育設施、救助失學少年重返校園為使命的社會公益事業。
在福建,福建希望工程已成為共青團服務青少年成長發展的知名公益品牌。
30年來,福建希望工程秉承助學育人傳統,不斷深化幫扶體系,創新完善服務項目。從單純援建希望小學到為農村學校援建希望工程圖書室、智慧教室等配套設施,從資助學生上學到構建全鏈條資助體系,從資助型活動到開展希望工程一堂課、廖俊波鄉村教育基金“鄉村振興計劃”等促進青少年發展型項目,從“有學上”到“上好學”,不斷升級希望工程公益產品,讓每個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此外,還積極開展“希望工程助力脫貧攻堅行動”,助力東西部扶貧協作,推進“互聯網+公益”轉型升級。
30年來,源源不斷的愛心和溫暖,為福建希望工程發展注入了無窮的力量。2022年,由廈門平安保險公司葉云燕女士個人捐建的希望小學在泉州安溪落成,達成了她13年間要捐贈10所希望小學的心愿。黃學毅老先生退休后,悄悄用自己的積蓄在政和縣捐建了一所希望小學,然而,就在學校落成即將剪彩之際,黃老先生因病去世,家人在整理遺物時才發現。
30年來,有跨越海峽趕赴福州捐贈祖屋資助事實孤兒的臺灣同胞柯錦良,以及其他許許多多港澳臺同胞;有心系祖國、千里馳援、慷慨相助、同心戰“疫”的海外華人華僑;有像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這樣伴隨福建希望工程一起成長的愛心企業;有為廖俊波同志先進事跡感動、推動成立廖俊波鄉村教育基金的政和鄉親;有像林冬梅、林以璣一樣受過希望工程資助的愛心傳遞者;有十年如一日捐款卻不留下聯系方式的愛心人士“黃文斌”;有把愛心接力棒傳遞給下一代的“林斌愛心助學基金”大家庭;還有把自己的壓歲錢、零花錢捐獻出來的少先隊員、共青團員……
30年來,500多所希望小學的老師們,堅守農村教學一線,用知識阻斷貧困代際傳遞。有曾獲得“希望工程園丁獎”的政和縣西津畬族小學校長、印尼僑屬莊桂淦,從17歲支教至今默默堅守著這座山區村小;有堅持在永泰縣華信希望小學從教25年的黃修敏老師;有始終保持“扎根山區、獻身教育”初心的建寧縣蘆田和協希望小學老師陳忠誠……他們忠于黨的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用愛點燃希望。
在黨和社會的關愛下,一批批“希望學子”走上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反哺社會。廈門的林銀靈長期受希望工程資助,工作后積極參與助老助困、公益月捐等活動;三明的羅善超大學畢業毅然選擇返回家鄉、扎根基層;廈大的鄧翊報名參加寧夏“西海固”研究生支教團,等等,他們用愛回饋社會、傳遞溫暖。
新時代,新征程,福建希望工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希望工程重要寄語精神,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深入實施助學興教、健康守護、素質提升、緊急救助、鑄魂育人“五大計劃”,創新開展“未來之星”福建希望工程科技實驗室、為希望點“睛”、青少年“心”健康守護行動等新時代福建希望工程公益項目,把黨的關懷和社會主義大家庭的溫暖傳遞開去,為青少年成長發展提供新助力、播種新希望。(記者 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