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至少一次實地核查,嚴查以作業輔導、自習教室、生涯規劃等名義變相組織違規培訓,全面排查中小學在職教師有償補課……連日來,省教育廳、省市場監管局牽頭,聯合省委政法委、省公安廳等16部門,整治我省暑期校外培訓市場。
記者從近日舉行的全省2023年校外培訓“點題整治”暨暑期校外培訓監管工作調度會上獲悉,此次聯合整治重點打擊培訓機構為逃避監管采取的“關門培訓”,并將特別關注以“思維成長”代替數學、“語言成長”代替英語、“素養達人”代替語文等學科類培訓隱形變異形態,還將針對名稱中包含“教育咨詢”“教育投資”“托管服務”等字樣的市場主體逐一進行排查。對曾經被責令整改的培訓機構,采取“回頭看”復查的方式,同時,依托社區街道網格化管理體系,對違規培訓多發的商務樓宇、居民小區、托管機構等場所進行動態排查。
目前,各有關單位正在對學科類培訓機構的暑期排查和發現的問題線索建立任務清單、問題清單,并將實行掛圖作戰,逐個銷號。在7月底前,我省將以縣區為單位公布一批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8月份起,還將以縣區為單位組織開展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治理“百日會戰”專項行動,對無資質的非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進行拉網式排查整治,對違規開展培訓活動的公司(機構)依法依規進行處理。
另據了解,近期全省進入夏季高溫期,各地正在對各類培訓機構(包括學科類和非學科類)開展安全專項檢查。各家培訓機構應于近期開展至少1次安全自查自糾,制定完善各類安全事故應急預案,日常管理中確保在營業期間,每2小時開展不少于1次的防火等安全巡查。
又訊 (記者 儲白珊) “增一些親子活動和親情陪伴,減一些校外培訓。”省教育廳、省消委會13日聯合發出提示,提醒廣大家長暑假期間校外培訓消費需謹慎。
兩部門建議家長,自覺抵制以“家教輔導”“托管”“眾籌私教”“素質拓展”等名義開展的非法培訓,或者在科技、體育、文化藝術等非學科類培訓機構中開展學科類培訓的違規行為。
對于非學科類培訓項目,建議結合孩子的興趣意愿和成長階段理性選擇,不盲從、不攀比、不跟風,且應選擇合規機構。
“合規的校外培訓機構應該在辦學場所醒目位置公示營業執照或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證、審核意見書或辦學許可證、師資情況、培訓內容、培訓時長、收費項目、收費標準等。家長朋友們可以通過手機下載安裝并使用‘校外培訓家長端’App選擇合規機構。”省消委會工作人員介紹說,“該款App由教育部開發,App內顯示的培訓機構資金受到監管,家長可在平臺上查詢、選擇合適的機構或課程,未上完課程的費用可原路退費。請勿選擇證照不全、資質不符、收費超標、場所不安全、不簽規范服務合同的機構或個人提供的培訓服務,避免‘退費難’‘卷錢跑路’等資金風險和孩子人身安全風險。”
在選擇正規培訓機構后,廣大家長務必要求與機構簽訂《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范文本)》(2021年修訂版),尤其注意退費條款是否合理。繳納培訓費用應通過“校外培訓家長端”App完成。
根據相關規定,培訓機構不得一次性收取超過3個月或60個課時的費用,且總額不超過5000元,機構若以“年卡優惠”“充值贈送”等名義超過此標準收費均屬于違規。繳費后請索要正規發票,保留合同和繳費記錄,作為維權憑證。
據悉,對于校外培訓機構或個人違反規定開展暑期學科類培訓,中小學在職教師到校外培訓機構兼職任教、有償家教等情況,可向所在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投訴舉報,或通過“12345”平臺進行舉報。對于非學科類培訓機構違規問題,則可以根據培訓類別向機構所在縣(市、區)科技、文旅、體育等部門進行舉報。涉及違規收退費問題的,亦可向消委會投訴。(記者 儲白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