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教練員,顧名思義就是在教育部門各級學校擔任體育教練員,按照學校體育工作計劃,發揮專業特長,參與體育教學和訓練工作。
日前,省體育局、省委編辦、省教育廳、省人社廳等四部門聯合出臺了《福建省學校設置教練員崗位的實施辦法》(以下簡稱《實施辦法》),從頂層設計上明確了學校設置教練員崗位的政策依據和實施路徑,根本目的是進一步加大學校體育工作力度,提升青少年體育鍛煉質量和水平。
事實上,學校教練員并非全新提法,此前已有“熱身”。2021年,省體育局和省教育廳聯合出臺的《福建省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實施方案》就提出,著力提升青少年運動技能水平,制定大中小學校設立專兼職教練員崗位的方案,暢通優秀退役運動員、教練員進入學校兼任、擔任體育教練員的渠道。此次《實施辦法》的出臺,標志著深化體教融合邁出了關鍵性、實質化的一步。
在踐行“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過程中,學校體育教學專業化和專項化的趨勢已越來越明顯,優質的體育教育通過搭建以運動興趣和專項能力為導向的體系,不僅能幫助促進廣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還能培養團隊精神、提升社交能力和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此前,受困于教師資格、編制等問題,學校體育教師尤其是具備專業專項技能的體育教師仍然欠缺?!秾嵤┺k法》提出,各地可拿出一定數量的學校教練員崗位,面向取得一級及以上運動員技術等級的退役運動員公開招聘,這對學校和優秀退役運動員來說可謂“雙贏”。
專業人干專業事。各級學校有了教練員,和原有的體育教師補充配合,探索更科學全面的體育教學方式,將進一步提高校園專業體育教育水平,有利于發現并培養擁有體育天賦的孩子,進而對他們進行有針對的訓練,同時還能保障他們接受完整的全日制學歷教育,實現全面均衡發展。
另一方面,將高水平退役運動員納入學校體育工作隊伍,讓他們在教學一線把運動經驗和技能教給學生,成為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體育職業生涯的另一種延續,也是對我省體育人力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和高效利用,有利于解決退役運動員轉型就業的遺留難題。
《實施辦法》的出臺,為各地因地制宜配齊配強體育教師、支持退役運動員進入學校任教提供了政策支持。接下來的工作重點是,如何把好選人關、用人關,讓德能兼備的退役運動員走上學校教練員崗位,教得好并且留得住。
比如,主管部門如何為退役運動員組織更加專業、更有針對性的轉型培訓,幫助其提升授課水平;又比如,對于有意向設立教練員的學校來說,如何嚴格按照編制和專業技術崗位總量及結構比例設定專(兼)職教練員崗位,確保專崗專用;再比如,學校如何提升體育在全學科中的地位,體育課開齊開足,避免教練員陷入“專業技能無處施展”的境地……
有了好的政策開路,并不意味著學校體育的發展就能駛入快車道,要讓《實施辦法》在學校體育工作中充分發揮作用,就必須在凝聚共識、積極探索的基礎上,讓科學的頂層設計與基層學校體育工作實踐實現良好互動,形成學校體育發展新局面,激發出“體教融合”的嶄新活力。(記者 肖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