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質量、促進人才培養模式轉變,福建省決定自2020年秋季起,全省普通高中起始年級全面實施《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訂)》和配套課程標準,使用新教材,到2022年實現高中所有年級全覆蓋。昨日,省教育廳正式出臺《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課程實施方案》。
鼓勵開設藝術選修課程,發展學生藝術興趣和特長。勞動教育課每周不少于1課時,開展志愿服務,科學設計課內外勞動項目,與通用技術選擇性必修及校本課程相關專題內容統籌。推進“五育”課程融合,充分發掘課程資源,豐富選修課程,科學安排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充分發揮其在促進學生發展中的獨特作用。
科學安排每學年授課科目,特別是控制高一年級必修課程并開科目數量。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嚴格控制周課時總量。創新教學組織形式和運行制度,適應行政班標準化統一性管理向教學班多樣化選擇性管理轉變,健全完善行政班與教學班有效銜接的管理模式。完善教學設施等資源配置,保障走班教學需要。對接高校招生專業選考科目要求指引(3+1+2模式),深入推進學生選課指導,合理確定選擇性考試科目。選擇性考試科目在完成必修課程后組織實施走班教學(一般在高二下學期),確保夯實共同學習基礎。
課程課時安排方面,國家規定課程須開齊開足,特別是綜合實踐活動、技術、藝術、體育與健康、勞動等課程,要保障實驗教學內容和課時,不得隨意增減各科目學時總量。在教材選用上,不得使用設區市選用版本以外的教科書。
學校要根據高中新課程改革和高考綜合改革要求,制定符合學生實際并涵蓋理想、心理、學習、生活、生涯規劃等方面的學生發展指導方案,編制實施普通高中各學科課程說明與選課指南,組建專職教師與兼職教師相結合的專門隊伍,并以導師制方式,幫助學生科學選擇選擇性考試科目,確定適合的發展方向和成長路徑。學校、教師不得代替學生選擇或限制選擇考試科目。
學生修習的學分由學校認定。學校要制定學分認定具體辦法,根據課程方案,合理分配各學年學分,科學安排必修課程學分、選擇性必修課程學分及選修課程學分,既保證基礎性,又兼顧選擇性,落實學生畢業學分要求。相較于高中課程實驗方案,此次課程方案必修課程學分從原來的116學分減少為88學分,相應增加了選修學分,進一步增強課程的選擇性,有利于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
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方面,省教育廳將根據教育發展新形勢要求,修訂完善我省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辦法和信息管理系統。綜合實踐活動、勞動素養、選修課程的修習以及思政課學習實踐情況列為綜合素質評價重要內容。學校要制定校本化實施綜合素質評價細則,細化評價內容,指導學生客觀記錄在成長過程集中反映綜合素質主要內容的具體活動。(記者賴勁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