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課:撤掉椅子 動起來打節拍
“各位老師,坐在椅子上太拘束了,我們一起動起來打節拍吧!”音樂組的指導老師,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系講師張安宜站起來,以身體為樂器,“拍肩、拍肚皮、拍大腿的聲音是不同的,拍打的力度大小也會影響節拍的強弱。”
強音用拍肚子、跺腳的聲音來體現,弱音用輕拍肩膀的聲音來表示,張安宜和現場老師一起用豐富的肢體動作探索了多種打拍子的方法。
寧夏銀川市興慶區第十六小學的音樂教師馬彬說:“張老師的課堂導入環節讓我印象很深刻,音樂課不需要是規規矩矩的,一進教室我們就是隨便坐的,處于一個放松的狀態,后來站起來跟老師互動打節拍也很順理成章。”她笑著表示,今天和臺灣教師交流的新發現,會大膽運用到她的音樂課堂上,讓孩子的“心門敞開”,自由地表達他們心中的音樂。
張安宜表示:“我的每一節音樂課都是和大家一起動起來、唱起來的,互動是課堂中必不可缺的因素,讓學生表達自我,這就是我們‘學習共同體’的理念。”
臺北科技大學助理教授林彥良說:“臺灣的孩子和大陸的孩子有非常多的共同點,比如說,孩子們有想法都不太敢表達,他們可能比較追求完美,表達自己的觀點需要在腦海里面構思很久。所以我們努力促進‘學習共同體’理念的發展,一是希望老師的角色從‘講述者’轉變到‘引導者’;二是希望孩子能逐漸敞開心扉:從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到自然地表達,到敢于上臺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