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來,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全面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以下簡稱“全面改薄”)工作,認真貫徹全國改薄辦工作部署,2015年起連續兩年將其列入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并納入各級各有關部門績效考評內容,2016年將其列為省政府“立項掛牌辦理”任務。全省上下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強化項目管理,加強督導檢查,推進任務落實,義務教育薄弱學校的基本辦學條件得到有效改善,有力促進了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一、專項督導基本情況
(一)認真部署落實,做好迎檢準備
根據國務院教育督導辦要求,我省于6月12日制訂下發《福建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辦公室關于印發福建省全面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專項督導實施方案的通知》(閩政教督辦〔2016〕34號),結合我省實際,對國家評估辦法進行細化和量化,共設置53個評估要點,要求每年開展縣級自查、市級核查及省級督導,專項督導結果作為評價政府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內容。按照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開展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專項督導的通知》(國教督辦函〔2016〕63號)要求,我省及時研究制定下發《福建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辦公室關于開展2016年“全面改薄”省級專項督導工作的通知》(閩政教督辦〔2016〕70號),并于11月14日召開專項督導預備會,就迎“國檢”作動員部署,對督導組成員進行督前培訓。
(二)市縣自查核查,推動工作進展
為督促市、縣(區)政府切實履行“全面改薄”責任,確保“全面改薄”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省教育廳于6月21日下發《關于做好2016年“全面改薄”專項督導有關工作的通知》(閩教直〔2016〕5號)。7-8月,各項目縣、項目校按照《通知》要求,認真開展自查自評,逐校實地檢查,并對存在問題及時整改;9-10月,各設區市教育行政和督導部門組織核查組,對所轄縣(區)改薄工作進行全面核查,核實“全面改薄”績效目標年度實現情況,幫助縣(區)認真總結工作經驗及成效,發現存在問題與不足,提出整改意見與要求,并上報核查報告。
(三)省級專項督導,促進整改提高
在完成縣級自查、市級核查的基礎上,11月14-18日,我省抽調40名業務骨干組成8個省級督導評估組,分赴各設區市開展省級專項督導。每組抽查資金來源主要為中央資金和省級資金的項目縣各1個,每個縣(區)至少抽查5所學校。8個督導組共抽查各級各類學校86所,其中普通中學33所,小學53所(含教學點),抽查覆蓋到除廈門外的8個設區市,項目縣16個,占全省“全面改薄”項目縣總數的18.8%。
督導組對照《福建省全面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工作專項督導實施方案》53個評估要點,采取聽取匯報、查閱檔案資料、學校實地抽查驗證等方式,對“全面改薄”工作的進展成效、質量管理、保障體系、公開公示等方面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在此基礎上,綜合各方面評估信息,形成初步意見,向市、縣(區)反饋;市、縣(區)兩級政府根據反饋意見研究制定整改方案,認真整改。通過督導評估,發現問題,以評促改,有效地敦促市、縣(區)兩級政府進一步落實主體責任,推動項目建設的規范實施,確保全面改善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的目標如期實現。
二、我省“全面改薄”工作主要情況
(一)規劃進展順利,工作成效明顯
1.2014-2016規劃完成總體概況
2014年中央資金校舍建設類項目規劃建設面積195738平方米,已開工面積195738平方米、開工比例為100%,竣工面積191507平方米、竣工比例為97.84%。設備采購類項目采購設備的種類主要有計算機、教學儀器設備、體音美器材等,規劃采購總金額為19153.98萬元,截至2015年底已完成設備購置19153.98萬元、占當年規劃的100%。
2015年中央資金校舍建設類項目規劃建設面積154489平方米,開工面積153727平方米、開工比例為99.51%,竣工面積99733平方米、竣工比例為64.56%。設備采購類項目采購設備的種類主要有計算機、教學儀器設備、體音美器材等,規劃采購總金額為17737.9萬元,截至2016年10月底已完成設備購置17642.1萬元、占當年規劃的99.46%。
至2016年10月底,全省已開工面積192.14萬平方米,五年規劃校園校舍建設開工率為68.73%;已竣工面積為141.44萬平方米,五年規劃校園校舍建設竣工率為50.59%;已完成設施設備購置211469.63萬元,五年規劃設施設備采購完成率為75.79%。
2.“全面改薄”工作情況
“全面改薄”項目實施近三年來,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下,在教育廳、發改委、財政廳等部門和地方各級政府共同努力下,我們依托工程實施,調動各類資源,既用好國家對農村教育的傾斜支持政策,又強化薄弱學校的整體突破提升,有力有序推進各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具體工作情況如下:
(1)切實保障基本教學條件。根據國家部署,近年來我省先后實施了校舍安全工程、教學點數字教育資源全覆蓋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項目,重點解決了急需的辦學條件,學校的實驗設施設備、體美音及綜合實踐器材、圖書、信息化等裝備水平等得到大幅度提升,達到“全面改薄”的底線要求,基本辦學條件得到保障。2016年11月,我省最后一批18個縣(區)通過了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國家評估驗收,提前一年整體通過“國檢”,成為全國第七個全面通過國家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督導檢查的省份。
(2)明顯改善學校生活設施。我省認真組織實施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農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營養改善計劃等,各項目校合理規劃學生宿舍,學生宿舍不設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保障寄宿學生每人1個床位,根據實際需要配備必要的洗浴設施和條件;食堂潔凈衛生,具備食品制作或加熱條件,滿足學生就餐需要;設置開水房或配備開水供應設施設備,確保學生飲水安全便捷;廁所改造成衛生的水沖廁,并有足夠廁位;絕大多數學校因地制宜設置滿足校園安全需要的圍墻,在校門、宿舍等關鍵部位安裝攝像頭和報警裝置,宿舍區配備急救箱;消防和應急照明設備均按要求配備,并設置明顯疏散標志,切實保障師生安全。
(3)扎實辦好必要教學點。我省2012年出臺《關于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意見》,對學生規模不足100人的小規模小學和教學點按100人核定公用經費,為辦好必要教學點提供經費保障。各教學點按省定農村小學教學點基本辦學條件標準建設校舍、體育場地,配備教學儀器和數字教育資源收放設備,中心學校統籌教學點課程和教師安排,制定優先安排免費師范生和特崗教師到教學點任教、職稱晉升和績效工資分配向教學點專任教師傾斜及農村周轉宿舍建設和使用優先考慮教學點教師需要等政策,切實保障教學點教學質量。
(4)有效解決大班額問題。我省認真落實義務教育階段劃片、就近、免試入學、均衡編班政策;積極推進縣域內城鄉教育一體化,根據學齡人口變化趨勢,做好城鎮學校布局規劃;認真實施城區中小學擴容工程建設,加大人口密集區域公辦中小學教育資源及學生生活設施建設力度;全面改善貧困地區學校辦學條件,加強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推動城鄉教師交流,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合理分流學生,“大班額”現象得到有效緩解。據統計,我省2015-2016學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66人以上超大班額數共55個,比2014-2015學年減少40個;2015-2016學年,小學輟學率0.48%,未超過0.6%;初中輟學率1.19%,未超過1.8%。
(5)有力推進教育信息化。全省農村學校互聯網接入比例達到100%,91.3%的班級實現“班班通”,信息化應用的基礎條件進一步夯實;啟動福建省中小學教育信息化試點、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應用試點,開展中小學教師網絡空間創建活動、中小學電腦制作評選活動,不斷推進信息技術和數字教育資源在農村學校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6)著力提升教師隊伍素質。出臺《福建省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實施辦法》、《關于進一步推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校際交流工作的意見》等文件,在全國率先創建“省考、縣管、校用”的教師管理機制,率先實行城鄉統一的編制標準和崗位結構比例,建立中小學新任教師全省統一公開招聘制度,創新鄉村教學點教師招聘辦法;實施農村緊缺師資學費代償計劃、省扶貧開發重點縣補充教師資助計劃、免費師范生定向培養等措施,保證了農村教師數量充足,確保開齊開足國家規定課程。全面實施縣域內義務教育學校校長教師校際交流制度,重點引導優秀校長和骨干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促進師資均衡配置。全面實施鄉村校長助力工程和鄉村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加快推進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工程;建立鄉村教師榮譽制度,評選推薦“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師”、特級教師和優秀教師等各級教育系統先進個人向鄉村教師傾斜。
(二)強化監督管理,確保質量安全
1.落實項目管理制度。校園校舍建設項目執行項目法人責任制、招標投標制、工程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明確項目管理的基本標準和要求;按照重點設防類抗震標準通報了全省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學校校舍情況;各地認真進行排查、鑒定和規劃建設,嚴格執行基本建設程序,確保質量和安全。各縣(區)建立健全聯席會(協調會)制度、領導包干項目制度、專項督查等制度,從項目申報、前期籌備、項目招投標、組織實施、竣工驗收、財政評審及資金撥付等方面實行嚴格的制度管理,為“全面改薄”保駕護航。
2.規范購置項目采購程序。各市、縣(區)落實政府采購活動的主體責任和監督管理責任,嚴格執行設施設備購置項目的政府采購、招投標等制度,實行國庫集中支付,推進政府采購網上公開,確保陽光操作。對于設施設備、教學儀器類項目,由縣級或設區市教育主管部門按《政府采購法》及其他有關規定實行集中采購、統一招標、統一配送;確因特殊情況需進行分散采購的,也嚴格采購程序,確保質量。在此基礎上,各地還采取“事前介入、事中監管、事后檢查”等措施,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紀檢監察等部門的監督作用,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問題、堵塞漏洞、杜絕腐敗現象發生。
(三)加大保障力度,推動工作落實
1.加強組織領導,統籌推進工作
(1)建立工作機制。一是完善工作機構。省、市、縣三級結合實際相應成立“全面改薄”領導小組,并加強改薄辦機構和隊伍建設,建立健全政府負責、部門協調、上下聯動、緊密配合的工作機制,合力推進“全面改薄”工作。二是實行雙月通報。在各地雙月報數據的基礎上,每兩個月對各設區市“全面改薄”校舍建設項目的開工、竣工情況以及設備購置情況進行通報,督促各地采取有效措施,推動項目進度。針對部分市、縣(區)改薄進展慢、工作措施不力等情況,給相關市、縣(區)長發送督辦函,指出存在問題,提出工作要求。三是建立交流機制。在省教育廳門戶網站設置“全面改薄”專欄,編印“全面改薄”《工作動態》,促進縣(區)間的溝通交流,組織開展全省“全面改薄”成果展播活動,并選送秀嶼、蕉城、武平參加全國的“全面改薄”專題展播活動,宣傳交流各地好的工作經驗和做法。四是加強培訓指導。多次組織召開專題會、培訓會,認真指導市、縣(區)準確把握“全面改薄”的規劃目標、主要內容及底線要求等政策規定,學習掌握雙月報軟件使用、年度計劃填報等業務知識,不斷提高相關人員的業務能力和工作水平。
(2)加強省級統籌。一是聚焦薄弱學校,科學編制五年規劃。2014年,我省按照“全面改薄”20條底線要求和相關標準,摸清“家底”,列出“薄弱清單”,并統籌校舍安全保障、中小學擴容等有關項目,科學編制、逐步完善可操作、可落實的全面改薄五年規劃,報全國改薄辦審核通過。全省除廈門外的所有縣(市、區)納入實施范圍,規劃投入資金91.54億元,建設校舍面積279.57萬平方米、采購設施設備27.91億元 。二是保基本兜底線,合理確定年度計劃。各地在總體規劃的基礎上,按照保基本兜底線的要求,優先安排解決底線問題的改薄項目,優先解決最薄弱學校存在的突出問題,優先建設、購置教學和學生生活最需要的基本設施和設備,遴選好各年度項目。在各地上報年度計劃的基礎上,省改薄辦認真組織審核,嚴格把關,反復溝通,確保年度計劃的科學性和可行性。三是開展第三方評估,不斷完善規劃。2016年6-7月,委托省政府投資項目評審中心深入24個縣(區)64所項目校開展“全面改薄”規劃的實地調研和“回頭看”,通過查看項目現場、召開專題座談會、聽取基層意見、提出工作建議,為編制中后期項目和年度計劃調整夯實了基礎,確保“全面改薄”不偏離正確方向。
(3)整體推進工作。一是加強協調指導。我省“全面改薄”工作連續兩年列入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納入各級各有關部門績效考評內容,2016年列為省政府“立項掛牌辦理”任務。省改薄辦多次組織召開調度會、協調會、推進會,分析查找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研究制定相關政策,協調解決相關問題,推動“全面改薄”各項工作任務的落實。2016年,改變以往做法,直接面對進展緩慢的市、縣(區),由省教育廳領導帶隊召開當地政府分管領導和教育局長調度會,突出問題導向,立查立改,立見立行。二是深入基層調研。2015-2016年組織十幾個批次的工作調研,赴30多個縣(區),深入鄉、村學校,實地查看“全面改薄”年度項目進展情況,了解基層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幫助重點學校及項目協調涉及土地、計劃調整等有關問題,推進項目落實。三是強化督導檢查。認真落實定期檢查、專項督查、專項督導等制度,對“全面改薄”工作進行全過程、全方位、常態化的監督,并自覺接受審計、監察部門的依法行政檢查。2015年11月,在各縣(區)全面自查的基礎上,組織省級督查組深入4個設區市8個縣(區),對資金到位、工程進度、采購管理、項目管理、責任落實等情況進行督查,促進當地政府落實主體責任,加快項目進展。各市、縣(區)結合實際,建立縣級領導分片掛鉤項目等制度,實行一季一督查、半年一檢查、年終總考核。
2.加大投入力度,足額落實資金
(1)合理安排各級資金。2014-2016年全省已安排各級資金62.2億元,其中省級及以上薄改專項補助資金31.94億元,占三年資金總量的51.35%。2014年投入各級資金16.57億元,2015年投入20.97億元,2016年已安排24.66億元。
(2)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一是規范資金使用管理。2015年5月,我省出臺《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補助資金管理辦法》,明確省級及以上薄改專項資金直接撥入各縣(區)財政特設專戶和設區市金庫,各市、縣(區)財政應在收到撥款后5個工作日內,將中央和省級專項資金連同本級財政安排的年度薄改資金一并撥入本級“校安工程專戶”管理,確保專款專用,規范資金管理。同時,實行專項資金“誰使用、誰負責”的責任追究機制,嚴禁滯留、截留、擠占、挪用、虛列、套取專項資金,防止出現違規違法問題,確保資金安全。二是強化績效評價。為加強對薄改資金的績效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2015年起,我省將“全面改薄”專項資金列入財政支出績效重點監控項目,在“福建省財政管理一體化信息系統”的績效模塊進行每季度的績效報表填報,實施階段性、全過程監控。省財政廳對此項工作的開展和落實情況進行抽查核驗,實行績效評價與資金分配相掛鉤,在按因素分配法確定基本撥款的基礎上,根據各地財政投入情況、工作開展情況、項目實施成效、年度目標完成情況等因素安排績效獎補資金,充分調動各地積極性。
(3)加強經費保障水平。2016年3月,我省制定下發《關于進一步完善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的實施意見》,加大對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等欠發達地區義務教育轉移支付的統籌力度,提高欠發達地區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水平,為包括薄弱學校在內的義務教育學校的發展提供重要支持。2016年,中央下達給我省薄改資金3.8億元,比以往年度減少1.4億元,給我省全面改薄工作帶來很大壓力。我省一方面積極爭取教育部、財政部政策和資金支持,另一方面加大省級財政投入力度,不僅補齊1.4億元缺口,還增加0.74億元投入,加大了對“全面改薄”工作的支持力度。
3.建立綠色通道,落實優惠政策
參照校安工程做法,繼續開通“綠色通道”,減免工程稅費,節約工程資金。各地國土、建設、物價等部門積極落實工程稅費減免的各項政策,對涉及校安、擴容、改薄工程建設的項目,本著“能免則免、能減則減”的原則給予大力支持。省教育廳根據有關文件要求及劉延東副總理在全國“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現場推進會”上的講話精神,商省發改委、財政廳草擬了《關于貫徹落實中小學建設項目扶持政策的通知》,報請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以進一步落實優惠政策,節約投資成本,推動“全面改薄”工作落實到位。
(四)強化公開公示,打造“陽光工程”
為促進“全面改薄”項目實施過程的公開、透明,營造全社會共同支持、共同監督、共同推進的良好氛圍,我省于2015年5月出臺《福建省全面改善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信息公開公示辦法》,通過省教育廳門戶網站“全面改薄”專欄,及時公示公開我省“全面改薄”年度主要任務、項目資金管理辦法、標準化建設基本標準、項目進展情況等相關信息。縣級教育部門通過當地媒體、門戶網站等渠道,向社會公示總體規劃、辦學標準、年度資金安排、工作進展等;項目學校的薄改項目通過網站、信息公告欄、公開信等讓學生、家長和群眾知曉,接受社會監督。10月20日至11月20日,組織開展“全面改薄”工作網絡測評工作,已有26.6萬名學生、教師完成調查問卷,綜合滿意度為76.9%。
三、專項督導的主要問題
為做好“全面改薄”工作,我省在工作推進、資金管理、公開公示、監督檢查等方面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本次督導檢查,發現受檢學校各項教學條件、生活條件基本能達到配置要求。但由于受各市、縣(區)地域影響、經濟發展水平差異、自然災害等因素影響,一些地方對“全面改薄”工作的重視不夠,工作推進力度不大,導致一些問題仍然未得到有效的解決,主要如下:
(一)工作進展不平衡。有的地方本級配套資金未及時足額到位,有的土地征遷難度大,有的對項目管理不夠精細,對項目的有關情況預計不足,缺乏針對性的有效措施,全省各地“全面改薄”項目進展不平衡,差異較大。
(二)條件保障待提升。有的地方校舍生均面積不足,運動場地、護坡、圍墻、大門、管網、校園綠化和硬化等配套設施不夠完善;有的信息技術裝備、教學儀器、實驗室設備、音體美器材、圖書不足,農村非寄宿制學校的配餐室和小食堂仍有缺口。
(三)隊伍建設待加強。有的地方教師隊伍老齡化嚴重,有的存在結構性缺編、專業教師數量不足,有的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制度尚未落實,有的地方教師周轉房建設進度緩慢,影響了鄉村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四)項目管理待規范。個別學校招標、采購、驗收等項目實施相關原始檔案資料的收集、保存、整理不夠完整、規范,部分學校公開公示不夠及時、到位;個別學校滾存結余資金量大,資金使用效益不高。
四、專項督導的整改建議與措施
針對督查中發現的問題,能夠馬上整改的,都要求迅速整改到位;有些工作周期長的,一時難以馬上解決的,將采取切實措施,狠抓整改落實。
(一)提高督導成效。本次省級專項督導結束后,我省將按規定向社會公布“全面改薄”省級自查報告及省級督導專項督導報告。對督導檢查過程中發現存在滾存結余資金量大、工程進度緩慢等問題較突出的縣,責成當地政府提出整改方案并抓緊抓好落實;省改薄辦加強跟蹤檢查,于2017年初組織開展“回頭看”,對整改落實不到位的,以約談縣長、分片召開調度會或發送督辦函等方式,促進當地政府落實主體責任,進一步推動“全面改薄”各項工作的落實。
(二)加強隊伍建設。敦促各地全面落實《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結合實際制定落實中長期教師補充規劃,招聘緊缺學科教師;認真做好農村中小學教師周轉宿舍建設規劃編制工作,加快在建教師周轉宿舍的建設進度,解決教師住房問題;積極開展有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師培訓,加強對教師培訓工作的質量監控,不斷提升農村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盡快建立健全校際交流激勵機制,落實農村教師職稱晉升優惠政策、鄉村教師生活補助,增加農村學校教學崗位吸引力,提高教師隊伍的穩定性。
(三)加強公示宣傳。進一步完善省級公開公示制度,在原來的通報工作基礎上,將進展情況通報抄送給當地人民政府,鼓勵先進、鞭策后進。同時,敦促市、縣(區)及項目校切實按照有關要求,做好“全面改薄”工作相關檔案資料的積累,并及時做好公開公示有關工作,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確保既定任務按時、保質完成。為全面反映我省“全面改薄”工作的進展情況,擬在福建教育電視臺新聞欄目《福建報道》中推出《“改薄”八閩行》系列報道,挖掘宣傳“改薄”工作的成功經驗和先進典型。
(四)調整規劃項目。由于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鎮總體建設規劃不斷變化,加上農村勞動力轉移等因素影響,教育規劃和中小學布局隨之變化;加上個別項目因暴雨、洪災、地質災害等原因影響,個別項目征地問題無法協調解決,少部分項目的縣級資金和鎮村自籌資金因特殊原因無法到位,影響了相關項目的實施等原因,我省大部分項目縣迫切要求調整規劃。省改薄辦擬根據基層實際,對規劃項目進行必要的補充、調整,報全國改薄辦批準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