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國家基本教育政策,事關教育公平、教育民生。省“十三五”規劃和剛閉幕的省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提出,要大力促進教育公平,突出辦好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義務教育事業,逐步縮小區域、城鄉、校際差距。日前,走進我省23個扶貧開發重點縣之一的古田縣。深刻感受到古田縣確立教育優先戰略地位,在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中實現的新跨越。
寬敞整潔的校園,嶄新的塑化操場,配備著班班通設備的教室。日前,來到了寧德市古田縣平湖鎮村級完小校錢坂小學。配套完善的教學樓,優良的教學資源,讓擔任校長的陳桂芳,深切的感受到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所帶來的巨大變化。
寧德古田縣錢坂小學校長陳桂芳說,以前的錢坂小學只有一棟二層高的磚混結構的教學樓,校園狹小破舊,教育設施單一簡陋。而現在的錢坂小學已變為了一所村級窗口學校。與錢坂小學一樣,古田縣湖濱中心小學下屬的永洋小學也在近幾年變了大模樣。
據了解,錢坂小學和永洋小學的變化只是古田縣加大均衡教育投入的縮影。為實現縣域教育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教育公平。近年來,古田縣公共財政教育支出達86221.7萬元,先后實施了農村寄宿制、中小學危房改造、校安工程、城區擴容、特殊教育等薄弱學校建設項目達18個,新建、改擴建面積達6.2萬平方米。
百年樹人,德育為先。教育均衡不光是實現教育資源的均衡,更是要讓學生的素質得到均衡發展。據了解,古田縣在抓學校德育,聚焦高效課堂,發展陽光體育,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也走出了一片“百花齊放春滿園”的素質教育新天地。
每周五下午的第三節課,是古田第一小校社團的活動時間。在學校的操場上、音樂室、書畫室等教室內,學校的十幾個社團活動異彩紛呈,學生們盡情享受著健心、健智、健體、健美的校園文化生活。
為縮小城鄉、校際間在辦學條件上的差距,去年縣教育局將古田一小、古田二小與松臺小學、局下小學實行片區管理改革試驗,推行“小片區”教育教學管理模式,以強帶弱,促進區域教育均衡發展。
古田一小松臺校區校長蘭建斌說,松臺小學自從與古田一小開展優質學校帶薄弱校的“大手牽小手”活動以來,讓他切身感受到了“一校兩區”所帶來的弱校嬗變進程。
為提升師資隊伍整體素質。古田縣實施了“兩帶四促”名師培養工程,構建起由“名校長、名師、學科帶頭人帶骨干教師,骨干教師帶教學能手和教壇新秀”的名師“傳、幫、帶”鏈。三年來,縣域內輪崗交流教師818人,占應交流教師的12.9%。
此外, 為了實現“城鄉教育一體化,公共資源均等化”目標,2012至2014年,全縣共投入教育資金達13.63億元,做到了縣本級財政對教育投入的增長率高于縣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率、義務教育階段人均教育事業費逐年增長、義務教育階段人均公用經費逐年增長的“三個增長”。今年,為鼓勵師生樂教安學,在原有投入的基礎上,實施了“1321”關愛工程,提高農村及邊遠山區教師特崗補貼和農村低保寄宿生生活補助。
近年來,隨著古田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到城區參與建設的務工人員逐年增加,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就學問題十分突出。為保障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入學公平,古田縣創新推行了搖號定校、免試入學等舉措,讓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接受公辦學校教育的機會,實現公平化。
據了解,古田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所帶來的成績也只是我省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辦人民滿意教育的一個縮影。去年12月底,國家教育督導檢查組對我省進行縣域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督導檢查,隨機抽查的22個縣(市、區)義務教育階段的218所中小學和40個教學點,全部達到國家規定的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認定標準。至此,我省共有73個縣(市、區)通過國家基本均衡縣督導檢查的評估認定,占全省縣(市、區)的80.2%。(劉廣鋒 黃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