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了兩天高強度的考試后,寒窗苦讀十余年的考生終于迎來了一個相對漫長,又相對輕松的暑假。從高考后到大學報名前這段時間,被稱為“后高考時代”。這段時間里,考生如何安排?
“舉杯望月”“勁歌熱舞”“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可以說,社會的多樣化,給考生的休閑提供了多元化選擇,但在最閑暇、最寬松的“后高考時代”,如何過得更有意義,還需要考生和家長認真規劃。
學生:開啟多元化生活
社會的多元化讓考生“后高考時代”的安排更加豐富多彩。
在考生們走出考場的那一刻,意味著高中時代落幕,也意味著同學們將揮別三年的同窗,各自奔赴新的征程。為了讓三年的同學情留下一些青春的色彩,不少同學自發組織歡聚。“高考后才感覺自己要離開同學們了,開始有了不舍的情感。”泉州七中的汪同學告訴記者,考試完的一天晚上,除了被家長限制在家里的同學外,其他同學都一起到領SHOW天地的一家酒吧歡聚。大家暢聊到凌晨一兩點。之后,她和幾個要好的同學還相約爬清源山,一起看日出。“可是,我爸爸擔心我的安全,開車把我載回家了。”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已成為后高考時代必不可少的選項之一。19日下午,記者聯系家住中心市區的余同學,她正和自己的同學在上海游玩。“我的同學叫林玉,我們現在正在上海淋雨。”她幽默地說。談及為何不跟家長一起出去玩,她又俏皮地回答,和父母有代溝,玩不起來。記者了解到,旅游是很多學生考后的選擇,升學壓力讓不少考生在高中階段難有閑暇外出玩?!,F在大考終于落幕,不少人都想外出游玩放松心情。
不過記者走訪也發現,不少考生也選擇“宅”在家里。“當然是要看世界杯啊!”培元中學謝同學告訴記者,在考試前,自己早就和班上幾個球迷約好一起看世界杯了。在謝同學身旁的另一名同學表示,高考后,大家都已先各自進行了休整,如今世界杯激戰正酣,看球賽是最享受的事。
打工也是部分同學的選擇。黃同學和蔣同學是中心市區一所重點高中的考生,她們的成績位居學校前列,考上“985”大學對她們來說小菜一碟。“我們已經在學校附近找了一間出租屋,打算等錄取通知書下來后,到那里做一份家教。”黃同學說,那位房東阿姨對她們很好,得知她們學習很好,不僅房租很低,還表示以后她們在做家教時,每天免費給她們做綠豆湯吃。剛剛經歷了高考的同學,經驗就是寶貴的財富,記者了解到,社會上有很多辦學機構需要這樣的小老師,利用暑假找一份家教的工作,從假期開始養活自己,培養獨立生存的能力。老家德化的小輝同學也聯系好了當地一家瓷廠,打算做包裝或搬運,“我主要是想感受一下賺錢的不容易。”
一些同學則打算在暑假期間繼續充電。家住安溪縣城的辛同學想溫習英語,“上了大學還要繼續考英語四六級。英語一旦長時間不接觸不運用,就很容易遺忘。我想利用假期看些英文原版電影。”德化考生小棟告訴記者,之前他很喜歡中國傳統文化,但因為高中學業緊張,不能花太多時間在這方面。“考試一結束,我就從網上淘了《二十四史》,打算利用暑假好好研讀。”
還有部分學生打算參加公益活動。泉港辛同學想捐書,“從小學開始到現在,我積累了很多書,很多是課外書,但我都讀過了,以后估計也不會再翻。”他想和同學做一個平臺,把書捐贈給有需要的人。還有一些同學報名參加一些青年公益項目,做一名青年志愿者,發揮自己的特長,幫助需要的人。“參與公益能更好地了解社會,實現自我價值與社會的連接。”一位同學說。
不過,還有一些學生比較難過。他們認為自己這次高考沒有考好,準備復讀,每天繼續安排時間溫書。
家長:忙著給孩子報考充電
高考結束后,家長也沒能歇下來,他們都在為幫助孩子開啟更好的未來而謀劃。
20日上午,記者聯系豐澤區一位張姓家長。她和閨蜜帶著孩子剛剛考察完香港浸會大學和珠海的一些大學,正在趕往南京的路上。“我們就是想實地了解一下這些高校的情況,才能更好地為孩子填報志愿提供參考。”她說,雖然一路奔波,但一路同樣有風景,他們兩家人可以順便旅游。
大部分家長沒有直接外出考察大學的條件。但他們也沒閑著,許多家長會在這段時間咨詢往年的畢業生和社會上的成功人士,該報什么學校、讀什么專業,同時研究各種政策,“我一個朋友,他的孩子去年高考連本科線都沒到,但卻通過一個對臺交流的項目,去臺灣讀了一所本科院校。我的孩子和他的情況差不多,最近我正通過朋友聯系臺灣一些高校招生辦負責人。”鯉城區一位姓林的家長說。
不少家長忙著給學生充電。安溪縣城廂鎮謝先生說,現在考駕照越來越嚴,泉州駕考經常出現需要排隊的情況。大學的時間雖然相對自由,但是現如今的大學寒暑假,隨著孩子眼界的成熟和想法的多樣,他們可能又會面臨更多的選擇,社會實踐、夏令營、交流學習等各種有益有趣的活動紛至沓來,真是不被“誘惑”都不行。等工作之后,時間又成了未知數,所以趁著高考后這漫長的暑假,他趕緊給孩子報個駕校學車。記者了解到,針對高考學生很早放假的情況,泉州一些駕校推出了考生學車班,讓他們在高考一結束就進入駕考模式,“等其他人放暑假時,這些考生已經完成了理論考試,正在準備科目二,甚至科目三考試。”泉州中心市區一所駕校朱教練說,暑假期間,一些駕校還會針對學生群體推出優惠活動。除了學車之外,炎炎夏日,也有不少家長為孩子報了游泳班。在他們看來,游泳是很重要的一項生存技能,還能強身健體。
一些家長則要求孩子暑假期間把一些荒廢的才藝“撿回來”。豐澤區一位陳姓家長告訴記者,她兒子的書法已經很久沒練了,這段時間,她讓兒子制定一個練習計劃,每天練些書法。“大學是個大舞臺,學生們展示的不再只是學習,還有各種才藝,有個才藝伴身,更能在學校嶄露頭角。”作為音樂老師的劉女士說,她女兒小溫在小學時代就過了鋼琴和小提琴十級,但上了初中就很少練,上高中之后,就再也沒有練,“我會在暑假給她做陪練,讓她好好練習。”有的家長打算教孩子做飯,學會做三樣特色菜,然后請親戚同學到家里品嘗,爭取成為家庭的“招牌菜”。還有的打算讓孩子學習拉丁舞、肚皮舞、街舞。
還有的家長鼓勵孩子出去打工。安溪縣參內鄉的黃先生就讓女兒到離家不遠的快餐店打工。他說,打工并非為了讓女兒賺錢,主要是因為女兒在上學期間,都窩在家里,很少跟外人打交道。他想讓女兒通過打工,真正接觸社會。“畢竟進入大學,就等于進入半個社會,為人處世很重要。”
老師:適當心理疏導并多籌劃未來
泉州七中謝老師告訴記者,高考過后,學生填報志愿、等成績的同時,最普遍的安排是去旅游,去學車。“高考成績知道前后,心態也不完全一樣。”高考成績知道后,被錄取的學生開始憧憬著大學生活;而沒考上的學生要么又重新拿起書本復習,要么走進社會。這個時候,家長的適時指導和對孩子的心理調適很重要。
家長要及時與孩子溝通,了解考試情況,為孩子的未來規劃給出建議和指引,切不可“大包干”,要給孩子選擇的自由和空間,及時關注孩子的點滴變化,發現問題及時疏導,必要時可求助心理醫生等。無論最終的結果如何,請告訴他:不要氣餒,也不要驕傲,向前走你會有更多機會。
對于開始著手大學、出國留學準備工作的同學,家長不要忘了督促,提前做一些預習工作,比如在各高校的網絡上留意有關信息等。在專業選擇時,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見。當家長建議孩子報考某個專業而孩子卻不喜歡時,家長要給孩子講明白這個專業的學習內容、工作領域、職業發展等,以理服人;對于孩子喜歡、家長不贊同的專業,家長也不要急著否定,要跟孩子一起了解這個專業以及所在行業,多向業內人士或高校老師進行咨詢,分析利弊,共同探討。
泉州實驗中學高老師剛剛帶學生完成了高考。他說,對于千千萬萬個高三學生來說,緊張、忙碌的狀態,已經調到徹底放松的“后高考時代”。采用各種方式,給長期壓抑的情緒解壓,無疑成了他們必然的選擇,這是應該得到理解和支持的。
然而,對于每個考生來說,高考不過是人生的成人禮,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因此,高考結束后的這段日子,也只能算行軍途中的調整,放松無可厚非,但放縱就有點過頭了。畢竟,任何事情都需要把握一個科學的度,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顯然是不可取的。
資料顯示,從高考結束到發榜這段時間,既是考生的放松期,更是恐慌期。因為在短暫的放空后,估分、填報志愿、等待錄取等環節會接踵而至,考生的焦慮和不安也會如影隨形,不亞于“第二次高考”。這個階段,家長不僅不能將自己的焦慮傳遞給考生,而且需要做好孩子的心理干預工作,教會他們用一顆平常心看待結果;在此基礎上,家長還要聆聽一下他們的心聲,結合他們的愛好和需求,給考生安排諸如駕照過關考試、計算機應用軟件學習等有益于身心的事情,以轉移他們的緊張情緒。
生活是一本無字的書,需要耐下心來讀。高考結束后,考生家長還需要讓孩子對中學時代的生活進行一番總結,對未來的生活展開設想,甚至可以提前預習一些大學的功課,如詳細了解目標學校的各方面情況等,為自己的大學生活做些前期準備。建議孩子利用這段時間認真地看幾本書。沒有了考試大綱,可以盡情地看自己感興趣的書;沒有了標準答案,可以放肆地批判性閱讀,讀一些看似“無用”的書。同時,還可以通過看書對大學生涯有一個盡早的認識。告訴孩子考上大學并不意味著到達成功的終點,而是一場更為激烈的競賽的開始。閱讀經典的作品,開拓自己的思維和視野,要知道,大學可是藏龍臥虎的地方,而讀書是提高個人修為最好的方式。
毋庸置疑,家長的態度對孩子的心態影響十分關鍵,甚至遠遠大于高考本身。故考生父母更要適時調整心態,充分發揮“避風港”的作用,多陪伴自己的孩子,鼓勵孩子適度發泄情緒。(記者謝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