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下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福建代表團在人民大會堂福建廳召開全體會議,并向中外媒體開放。代表們對政府工作報告進行審議并圍繞政府工作報告,就民營經濟發展、生態環境保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等問題回答了記者們的提問。
全國人大代表、 莆田市委書記林寶金說,聆聽了李克強總理的報告,感到報告務實、思路清晰、舉措精準,是一份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的好報告,完全贊同。報告對2017年工作的總體部署,始終貫穿新發展理念,把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強調指出“加快改善生態環境特別是空氣質量,是人民群眾的迫切愿望,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很受鼓舞。
林寶金結合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圍繞建設美麗中國,談了一些認識和體會。他說,長期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習總書記早在2000年福建工作時就提出了建設生態省的戰略構想。2014年,習總書記到福建視察時,要求我們加快跨越趕超的同時,環境質量只能更好,不能變壞。之后,黨中央、國務院批準福建為全國首個生態文明試驗區,要求形成一批可在全國復制推廣的重大制度成果,為建設美麗中國提供有力制度保障。福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尤權書記、于偉國省長親自開會部署,帶領全省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牢記習總書記的囑托,全力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向縱深發展。
他說,莆田是著名的“文獻名邦”,是媽祖的故鄉,文化積淀深厚;自然資源優勢突顯,既有山區、又有沿海,生態環境條件優良;食品加工、工藝美術、醫療健康、電子信息、海洋經濟等綠色產業發展基礎良好。完全有基礎、有條件,為建設美麗中國探索經驗。
去年,莆田市圍繞“再上新臺階、建設新福建”的中心任務,提出了創建美麗中國示范區的奮斗目標。圍繞這個目標,我們全力打造五大國際品牌(媽祖文化、深水良港、醫療健康、綠色食品、工藝美術),實施九大行動(綠色產業、全域旅游、開放創新、生態文明、城鄉建設、基礎設施、民生改善、文化繁榮、社會治理)。
創建美麗中國示范區一啟動,莆田市就從群眾和基層最關切的問題先做起。近年來,在共建美麗鄉村、綜合執法和服務治理網格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項目建設推進機制、弘揚媽祖文化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從目前來看,踐行新發展理念,創建美麗中國示范區已經日見成效。去年,GDP增幅居全省第二,空氣質量的綜合指數也位居全省第二,建設投產了一批綠色產業龍頭項目,經濟發展實現提質增效。
據林寶金介紹,在創建美麗中國示范區過程中,莆田市既加快了自身的發展,又為全省、全國探索了一些經驗。比如,在開展共建美麗鄉村行動中,我們按照“誰產生垃圾、誰負責清理”的理念,充分調動群眾共建的積極性,推行“戶分類、村收集、鄉鎮轉運、縣市處理”的垃圾處理機制,垃圾無害化處理率提高到95%以上,城鄉環境變得更美了,這一經驗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廣。
在社會治理方面,針對基層執法部門普遍反映人少事多的實際情況,莆田市加大社會治理創新力度,推行綜合執法和服務治理網格化,整合基層各方面執法力量,通過構建起大平臺、大機制、大隊伍、大服務、大群防,極大提升了社會治理的運行效率,群眾安全感滿意率提升為94.24%,綜治考評總體成績連續兩年全省優秀,成為了福建政法工作的一大品牌。
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方面,莆田市在全國率先探索將食品和藥品行業9類許可合并審批,推行“九證合一”,得到了中央領導的批示肯定。
莆田市還建立了正向激勵機制,把干部壓到項目一線,有力推動“五個一批”項目建設,有效推進“三去一降一補”和供給側改革等工作,主要經濟指標增幅持續位居全省前列。
林寶金說,習總書記多次強調,建設美麗中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重要內容。在創建美麗中國示范區的具體實踐中,我們感到應從國家層面加大對建設美麗中國的試點推進力度,建議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生態保護等方面給予一些政策支持(比如,建議給予莆田市批準建設軟件與互聯網產業園、開通對臺客運輪渡直航、開展小流域整治試點等),加快建設一批樣板城市,以點帶面努力建設美麗中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奠定良好基礎。
中國日報福建記者站記者 胡美東
據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