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有約200人前來連城縣人社局辦事。張柏光攝
走進連城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辦公樓,辦事人群來來往往,工作人員忙不迭地為一位又一位的到來者辦理業務,辦事窗口處,窗口集中且都有明顯的標牌,來訪者很容易就能找到對應的地方。
幾年來,連城縣人社局從分散5個地方辦公到集中一棟樓辦事、將流程優化縮短辦結時間、爭取一次辦好不讓百姓多走“冤枉路”,實現“馬上就辦”,打造一流服務窗口。在全縣評比中,連城縣人社局由過去的“公共管理服務類”27名提升至第1名,連續多年零投訴的背后,是百姓的認同。
不讓百姓跑第二趟
歷經數年的奔波,就在今年,連城縣70歲的羅大爺終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青檔案。
上個世紀60年代,羅大爺上山下鄉當知青,返城后到連城原李屋瓷場當了一名工人。隨著地方國企改制,羅大爺下崗后自謀職業,而幾經波折之后,他的知青檔案在無聲之中已不知去向。轉眼到了退休年齡,為了找到檔案,10年來,羅大爺到所在地的鄉鎮和相關部門四處問詢,卻始終沒有結果。
執著的羅大爺并未放棄尋找。今年4月,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羅大爺來到連城縣人社局咨詢,經辦人員了解了情況后,讓羅大爺放心回家等消息,由他們幫忙代找。“這么多年都沒找到,在這里真的能解決?”羅大爺聽到這句話后將信將疑。讓他沒有想到的是,3天后,人社局的工作人員在連城二輕公司留守處找到了檔案,并把復印件送到了他的手上。
3天就找到了“失蹤”多年的檔案,羅大爺很是感激。而他不知道的是,“快速度”的背后,是工作人員花費大量時間查閱、加班加點跑腿的結果:在二輕公司留守處,工作人員花了一整天的時間反復核查,最后在夾層中找到了羅大爺的這份檔案。
“不讓百姓跑第二趟”,是連城縣人社局工作人員心里的一桿秤。“上班族平時要抽時間出來辦事,住在鄉下的人要坐車到城里,老人來一趟局里更是不容易,所以我們盡力去為老百姓一次性把事辦好,自己辛苦累點不要緊,目的是不讓他們來回跑。”連城縣人社局主任科員張柏光說。
省去不必要的證明
人社局的工作牽涉到與百姓相關的方方面面,每天前來連城縣人社局辦事的人數達200人左右。實現“不讓百姓跑第二趟”的同時,要做到“馬上就辦,辦就辦好”,高效率是必不可少的要求,而要達到高效率,優化流程、為群眾“減負”才是可行之道。
一個簡單的數據,最能說明這一變化:以往辦理業務常常要交十多份表格和材料,拿著一沓紙到窗口是常見的場景,如今簡化成3至5張,申請人可以隨時輕松“上陣”。“比如辦理失業證,以前需要申請人準備好戶口本、原始勞動合同復印件等等材料才能進行登記辦理,很多人因為原始勞動合同找不到就辦不了,現在只要帶上身份證和解除勞動合同書就行,上面已經注明了工作時間和單位等信息,申請人在窗口的凳子上坐幾分鐘,證就到手了。”張柏光介紹。
實現“馬上就辦”,還因為人社局現如今的“即審”體系。“過去是定時會審,幾個領導坐在會議室里一遍一遍地審核。現在工作人員整理好材料后馬上給中心領導送審,即看即批,不需要等。”張柏光說。
百姓前來辦事,遇到工作人員有事缺崗不在怎么辦?張柏光表示,連城人社局在重要崗位設立了“AB角”,“如果這個崗位的工作人員有事不在,馬上就會有人頂上他的崗位,就像前幾天有位負責小額調款貼息的工作人員去培訓了,中心副主任隨即坐在他的位置上頂崗,保證百姓來都能辦好事”。
重復的、難搞的證明不需要了,辦結時間也縮短了。原本需要1個月才能辦好的,縮減至半個月;7天辦好的,縮減至3天。得益于“即審”體系,隨時批復辦結,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辦事速度。
工作人員為前來辦事的人解答問題。張柏光攝
進一家門辦所有事
這樣的“連城人社速度”,并非一朝一夕練成。
2012年以前,連城人社局社保中心、養老保險中心、勞務派遣公司等分散在5個地方辦公,部門之間相距幾公里,老百姓辦不同的業務要去不同的地方,經常摸不著頭腦,造成許多不方便。對此,連城退休女職工羅大媽深有體會:“之前我去辦社保事務,先后跑了社保中心、人社局、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中心3個地方,花了整整一天才把事辦好,又急又累。”
為了改變分散辦公的狀況,2013年初,連城縣人社局籌資把一棟賓館改造成辦公樓,將10個中心、15個股室集中在同一棟樓辦公,為老百姓集中辦理求職登記、職業介紹、失業登記、社保關系轉移、勞動爭議調解仲裁、宣傳服務等20多個服務項目,讓老百姓“進一家門,辦所有事”。“現在辦事方便多了,也不用像無頭蒼蠅跑來跑去了,去辦社保手續,十幾分鐘就完事了。”羅大媽笑著說。
場所集中了,如何規范服務窗口、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是擺在連城縣人社局相關領導面前的一道題。為此,連城縣人社局組織相關科室和人員,花了一年半時間編寫了《人社局三基操作規程》,從基本配置、基本素質、基本標準等三個方面入手,用160萬字,詳細呈現了每個科室和崗位的工作內容和流程、操作行為規范等。記者隨機翻開這本操作規范,在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登記一頁中看到,該事項以表格的形式,明確了辦理依據、辦理條件、申請材料、辦理程序、經辦人、審核人、審批人、聯系方式等內容,并對繳費等事項通過流程圖的方式把每一步呈現出來。
為了讓一線工作人員更好地提升業務能力,連城縣人社局每月都會開設一堂業務課,邀請各個科室的負責人專門對工作人員進行經驗總結和學習。近3年來,連城縣人社局先后獲得龍巖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和省級文明單位。“百姓的事無小事,真正為百姓著想,才能成為一流的服務窗口。”張柏光說。
記者手記
為民所想才能又好又快
160萬字,歷時1年半,一本236頁的《人社局三基操作規程》,就此成為連城縣人社局工作人員的行事準則。試想,若不是真心想把人社工作做好、用心服務百姓,又怎會花費心力去編寫這么一本工作規程?而這些,正是基層服務部門發揚優良作風,為群眾辦實事的一個側影。
在提倡“馬上就辦”的當下,如何辦,如何做到“辦就辦好”,無疑是各部門需要潛心鉆研的問題。“馬上就辦”,并非一味強調速度而不問結果,也不是表面快速而實質“拖沓”沒有成效,而是從與群眾息息相關的每一件事入手,為群眾所想,真正高效而又有效地辦結事項。連城縣人社局幫群眾跑腿、優化辦事流程、拒絕“奇葩”證明的做法,不僅提高了辦事效率,也贏得了群眾滿意。
“馬上就辦”,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執行力。在遵守規章制度的框架下,突破不適應現實操作的部分,創新工作方式方法;面對工作中的難題,勇挑責任,及時化解,不逃避不拖延;對待每一事項,肯做能做,而不是嘴上說說,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記者 黃筱菁 通訊員 黃水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