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毀掉中國一代人
以抗生素為代表的抗菌藥物的濫用,已成為我國醫療行業十分突出的問題。衛生部合理用藥專家委員會委員肖永紅教授2007年與同事做了一個調查,結果顯示:中國每年生產抗生素原料大約21萬噸,除出口約3萬噸外,在國內使用18萬噸(包括醫療與農業使用),人均年消費量在138克左右,是美國人的10倍。我國平均每年每人要“掛8瓶水”,遠遠高于國際上2.5~3.3瓶的水平,我國儼然已成“吊瓶大國”。
據衛生部調查,在我國住院患者中,抗生素的使用率達到70%,是歐美國家的兩倍。其中外科患者幾乎人人都用抗生素,比例高達97%。外科清潔切口手術預防性應用抗生素達到95%,但其實真正需要使用抗生素的病人還不到20%。衛生部藥政司副司長姚建紅日前表示:抗生素毀掉中國一代人。
國外買抗生素比買槍還難
每年8萬人死于濫用抗生素吃肉也會增加抗藥性不要把抗生素當成消炎藥
在國外待過的人都會有如此感慨:“國外買抗生素比買槍還難”,一語道出了我國抗生素濫用的事實。醫學專家指出,濫用抗生素不僅會造成人體菌群失調,破壞微生態平衡,對人的聽力、肝、腎等產生危害,還會產生過敏和毒性反應。
在很多人心中,抗生素似乎扮演著“炎癥克星”的角色。實際上,抗生素僅對由細菌引起的感染有效,而對由病毒引起的炎癥則無效。專家表示,人體內存在大量有益菌群,如果用抗生素治療無菌性炎癥,藥物進入人體內后將抑制和殺滅有益菌群,引起菌群失調,使人體抵抗力下降,反而更易生病。
每年8萬人死于濫用抗生素
濫用抗生素為什么這么可怕?衛生部一項統計顯示,我國每年有8萬人左右直接或間接死于濫用抗生素。專家們說,開發一種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而一代耐藥菌的產生只要2年的時間,抗生素的研制速度遠遠趕不上耐藥菌的繁殖速度。目前,臨床上很多嚴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為耐藥菌感染,抗生素無效。抗生素的濫用將意味著抗生素時代的結束,人們不得不擔心在不久的將來,會有一種對所有抗生素都具有耐藥性的細菌出現,人類將重新回到上個世紀沒有抗生素的年代。
吃肉也會增加抗藥性
您知道嗎,不僅臨床治療大量使用抗生素,養殖畜牧業也頻繁“下藥”。在我國,人與動物使用同類抗菌藥的現象比較普遍。當我們吃各種肉類時,這些抗生素會通過各種途徑在人體內積蓄。因此,就會出現有些患者本來從沒用過某抗生素也會對其產生耐藥性的奇怪現象。
不要把抗生素當成消炎藥
生活中,消炎藥對老百姓來說并不陌生,我們經常會聽見有人說:“上火了吃點消炎藥就沒事了”,事實上,消炎藥只是人們的一種“俗稱”,消炎藥一般醫學上所指的是解熱鎮痛抗炎藥,它是一類具有解熱、鎮痛,多數還有抗炎、抗風濕作用的藥物。在我們的生活中常用的有阿司匹林、撲熱息痛、保泰松、VC銀翹片、感康等。除撲熱息痛這一類,其他類大都具有抗炎的作用。可以說,它們是直接針對炎癥的,是對癥治療;而抗菌藥對細菌有抑制或殺滅作用,它包括抗生素和人工合成的抗菌藥物,如青霉素、先鋒等。消炎藥和抗生素是不同的兩類藥物。但長期以來,很多人搞不清楚消炎藥和抗生素之間的區別。
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的局部軟組織淤血、紅腫、疼痛、過敏反應引起的接觸性皮炎、藥物性皮炎以及病毒引起的感冒等疾病,都不宜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一些人有點感冒、咳嗽就服抗生素。其實感冒大多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用抗生素來對付感冒,基本上是沒用的。只有當感冒者出現有黃鼻涕、黃痰、咽喉疼痛劇烈、扁桃體腫大出現膿點等癥狀,并發氣管炎、肺炎、中耳炎、扁桃體炎、風濕病、腎炎,并確診有溶血性鏈球菌等感染時,才需要用相應的抗生素治療。
本報綜合報道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