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今秋進補,來年打虎”,說的就是秋季進補功效大增,都說進補要喝粥,小編可不是這么認為,秋季進補宜喝湯。營養專家建議秋冬進補多飲湯,特別是燉湯,更是“秋冬養陰”的特效良藥。
一起跟著小編來看看“摳摳族”如何在秋冬進補的?花最少的錢,起到最大的進補效果可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哦!
水鴨當道變為“頭啖湯”
知道廣東人為啥喜歡喝老鴨湯嗎?因為大補!有一種說法是,陰歷八月十五左右的鴨子最為肥美,吃起來味道最好,也許這才是秋冬吃鴨的主要原因之一。水鴨是一道價廉物美的大眾菜,不少平民百姓吃得起,而喝水鴨湯,也成為清遠飲食文化的一大特色。
據營養專家透露,鴨肉味甘、冷、無毒,而常飲水鴨湯,則不僅可以除秋燥、補內虛,消毒熱,且還能利水道,可消除頭痛、陰虛失眠、肺熱咳嗽、腎炎水腫、小便不利、低熱等癥狀,特別是對體弱陰虛、水腫食少、便秘、低熱者最為有益。
養生食材無須太“大補”
而在中國傳統理論中,食物外觀的顏色與人體內臟有微妙的關系。紅色食物對應心,黃色食物對應脾,黑色 食物對應腎,白色食物對應肺。因此營養專家建議食客秋冬天潤肺最好以白色食物為主,煲湯時不必用“大補”的食材。
注重挑選一些白色的食物就能起到很好的養肺作用。比如白梨、白果、杏仁、百合、各種魚類都是滋養肺氣的好食材。白果老鴨湯、腐竹白果煲豬肚、雪梨豬肺湯等都是老百姓平時煲得起,也容易找到食材的秋季 滋補好湯。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