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 在腎專科門診中,有不少病人都會詢問,患了腎臟病后,飲食上要注意什么?能服中藥嗎?的確,患了腎臟病,一定要注意飲食和用藥這個問題,因為飲食療法是腎臟疾病的重要治療措施。而用藥上,切不可病急亂投醫,盲目信任江湖醫生的吹噓,在使用藥物時盲目用藥,以致腎功能受到不應有的損傷。
部分抗生素 有腎毒性
只要生病,都想找到療效最好的藥物,但是,選用藥物時人們一定要很好地了解該種藥物的性能,劑量及藥物對身體的損害。特別是患有腎臟疾病的病人用藥,就更需注意了,因為腎臟是排泄藥物的主要器官。當然,用藥治療,主要是由主診醫生掌握的,然而,病人對藥物知識略知一二,也可保護自己。
由于腎臟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的特殊性,特別容易受藥物的毒性損害,如果腎臟實際已有病損,則更應十分注意保護腎臟的功能,切不可病急亂投醫,盲目信任江湖醫生的吹噓,在使用藥物時不假思索或盲目用藥,以致腎功能受到不應有的損傷。
比如,腎炎不是隨便什么“素”都可以用。例如氨基糖甙類抗生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是腎毒性較明顯的,若無絕對適應癥,以少用或不用為宜;四環素、土霉素、磺胺等也有一些腎毒性等。
中西藥有可能相克
中西藥是有可能相克的,例如治療腎病綜合征時,在用大劑量強的松開始治療階段,由于強的松為陽剛之品,在服用不久即會發生陰虛火旺之證,如果此時用補陽溫腎之藥,則病人的激素副作用會加重。如在這時能用滋陰降火的中藥,則可與強的松相輔相成,減輕激素的副作用,而增加其療效。所以,所謂中西藥相克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中、西藥不能有機地配合。
要避免這種情況,就要由一個醫生同時開中、西藥,而不要看完一個西醫后,又去看另一個中醫,并且不說明用藥或開藥記錄。但可惜的是,不少病人還是這樣中西醫輪流著看,混合著治。我國提倡中西醫結合,它的精髓是在堅實地掌握國際先進的診斷和治療的基礎上,如有必要,再結合使用我們傳統醫學治療。這樣才會源于西醫,高于西醫,源于中醫,高于中醫。
并不是都要限制 蛋白質飲食
飲食中,蛋白的含量對不同腎臟疾病的療法和預后有很大的影響。對于腎功能不全的病人,若給予高蛋白飲食,則血尿黃氮水平迅速增高,尿中蛋白量增加,腎功能逐漸惡化,從而使尿毒癥癥狀加重。如果給予低蛋白飲食,很多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能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延緩尿毒癥期的到來。
病綜合征的病人,因尿排出大量蛋白質,血漿蛋白很低,引起高度水腫,這時,病人必須進食高蛋白飲食,才能糾正低蛋白血癥,消除水腫。
飲食中蛋白質的質量也要有所講究,動物蛋白(以雞蛋、瘦肉、牛奶為代表)中含有必需氨基酸較多,對腎臟病人較為有利,而且代謝后廢物形成多,會加重腎臟負擔。腎臟病人應以進食含有必需氨基酸較多的動物蛋白為佳。由此可見,并不是所有腎臟病人都要限制蛋白質飲食,蛋白質的攝入量要視腎臟疾病類型、腎臟的功能而定。同時,以進優質蛋白質飲食為主。
也不可長期過分限鹽
限制食鹽:應根據患者水腫程度而定,高度水腫者忌鹽;水腫減輕而未盡者低鹽(食鹽量每日3克左右);水腫退盡、血漿蛋白恢復接近正常時,可給普通飲食。長期過分限鹽,必然造成食欲減退、疲乏無力、精神不振等癥狀。
脂肪的攝入:腎病綜合征患者常有高脂血癥,輕微病變型患者,因短期內病情就可好轉,故脂肪攝入可不受限制;對膜性腎病等難治性腎病綜合征患者,因長期高脂血癥可引起動脈硬化,所以,應限制蹄膀、肥肉或富含動物脂肪的食物。
維生素、鈣、微量元素的攝入:在腎病綜合征患者中,由于腎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尿中除丟失白蛋白外,還同時丟失與蛋白結合的某些元素及激素,間接可造成缺鈣、鎂、鋅等,可用藥物或食物(如含豐富維生素的蔬菜及水果等)補給。有貧血表現者,則應補充含鐵豐富的食物(如動物肝、血及綠色蔬菜等)。
飲水量問題:一般不加限制,水中可加入西瓜皮、冬瓜子、冬瓜皮、桂皮等同煮,借以利尿消腫,水果和蔬菜及清淡飲料不限。(本報記者 陳駿)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