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 夏天,皮膚裸露,擦傷碰傷總是難免的,可是外傷該怎么處理?包還是不包?不少市民常常把握不住原則。一網友在海都報生活小貼士論壇中發帖稱,他前幾天被摩托車碰傷刮擦了,剛開始沒有腫脹,后來腫成了一個“大饅頭”,腫脹部位是小腿以下的部分。到診所看,說一定要包扎起來,方能消腫,這么大熱天的,包扎會不會引起其他的副作用。
傷口開裂須專業清洗
泉州市第一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朱志俠稱,外傷包括閉合性損傷及開放性損傷。這兩個專業的詞是什么意思呢?閉合性損傷是指沒有傷口、軟組織腫脹等,而開放性損傷是指皮膚上有裂口。當然,軟組織腫脹須排除骨折、肌腱損傷、神經及血管的損傷等。
兩種情況該怎么處理呢?如果沒有裂口,或者只是皮膚淺表的擦破,一般無須包扎,也不一定要用消炎藥。
清洗也有專業的步驟:用肥皂水清洗,但要注意這個肥皂水可不是家中洗衣服用的肥皂水,一般是要用開水煮過的。此外,還要用到雙氧水、鹽水、碘伏等。必要時還需要使用消炎藥,及注射破傷風針,有必要須進行包扎甚至縫合。
腫脹72小時內冰敷
至于腫脹了如何消腫?一些中醫采用包扎的方式,目的是讓中藥貼敷在創面,保持濕度,可以說是消腫的一個辦法。但從西醫上講,一般主張能不包扎盡量不包扎。消腫宜在早期72小時以內進行,可以用冰敷,后期采用熱敷。有些市民提到早期用白酒按摩,朱志俠稱,他不提倡這樣的做法,早期的按摩,會導致傷處內出血量增多。
發生創傷最好及時去醫院治療,進行創口消毒縫合。包扎后的傷口要注意保潔,不要沾水,以免再度感染。(本網記者 陳駿)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