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 最近一段時間,門診中因空調引發的健康問題多了起來??照{病該怎么預防?這是不少市民很關心的。記者為此采訪了相關專家,供市民們做一些參考。
室內比室外低3℃~5℃為最佳狀態
泉州醫高專附屬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劉連地副主任醫師稱,空調給人們帶來了歡樂和清涼,同時也帶來了讓人困擾的空調病。這是由于人們長時間在空調環境下工作學習,空氣不流通,環境得不到改善,會出現鼻塞、頭昏、打噴嚏、耳鳴、乏力、記憶力減退等癥狀,以及一些皮膚過敏的癥狀,如皮膚發緊發干、易過敏、皮膚變差等。這類現象在現代醫學上稱之為“空調綜合征”或“空調病”。
從溫度較高的環境進入有空調設備的室內,溫差較大且溫度驟變,過冷的刺激,使人體皮膚溫度出現差別,即四肢的溫度低于軀干的溫度,手足降溫,人體調節溫度的能力對此無能為力,人體的植物神經系統難以適應,就會出現空調病的癥狀。表現為易怒、緊張、失眠、畏冷不適、疲乏無力、四肢肌肉關節酸痛、頭痛、腰痛等,嚴重的還可引起神經痛、口角歪斜,女性還會出現月經提前或延遲、經量稀少、經期縮短等月經失調癥狀。
提醒市民,在酷暑夏季中如何科學使用空調、選擇健康避暑方式有助于養生,否則反受其累??照{溫度不要過低,應該控制在25℃左右,室內比室外低3℃~5℃為最佳狀態。這個溫度下,既能保證涼爽,又能保護身體。此外,當室外溫度在25℃以下時盡量不要開空調。在凌晨2時以后,天氣逐漸變涼,空調應調整至睡眠狀態。如果家里有老人、兒童,空調打開一段時間后最好關閉,因為他們的溫度感覺差,體溫調節亦差,以免為享受而付出不必要的代價。經常開窗換氣,以確保室內外空氣的對流交換,開機1~3小時后關機,然后打開窗戶將室內空氣排出,使室外新鮮氣體進入,盡量使用自然風制冷。
可經常吃點生姜
空調病的防治有一些方法:夏季出汗比較多,切記先換掉濕衣,擦干汗水,切勿立于空調風口圖一時痛快,要多利用自然風降低室內溫度,室內外溫差不可超過7℃,否則出汗后入室,將加重體溫調節中樞負擔。
如果長時間坐著辦公,如打字、書寫、接線等,應適當增添穿脫方便的衣服,膝部覆毛巾等予以保護,同時注意間歇站起活動活動,以增進末梢血液循環;處在空調環境中的人們經常吃點生姜或者喝紅糖姜湯,因為生姜具有發汗解表、溫胃止嘔、解毒三大功效,或者用姜湯(加點鹽、醋)泡腳也可以對抗由空調病引發的風寒等癥狀。(本網記者 陳駿)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