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長大想做——”這是四年級學生小涵的一篇討論式家庭作業。9月29日,小涵的母親劉女士對記者說:“兒子想了半天,也不知道長大該干什么,就反問我。我說,你當醫生或者老師吧。可兒子說了,‘不干,太累!’這次運動會,兒子什么項目也沒報,理由也是嫌累。干什么都怕苦怕累,你說現在的孩子怎么了?”
面對家長的困惑,沈陽鐵路五校副校長王玉立表示:“很多孩子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經不起挫折。建議家長不妨利用這次“十一”長假,重點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交往能力等素質,給孩子們的情商加加油。”
“補課”要點一:挫折課
王玉立說:“如今的家長工作壓力較大。家長忙碌的身影讓孩子本能地覺得長大不能像爸爸媽媽那樣累,所以他們向往安逸的工作,還特別關注那些能‘掙大錢’的崗位。在這些心理的背后,一個關鍵因素是他們從小嬌生慣養,吃不了苦。”
“既然覺得孩子情商上有欠缺,“十一”假期正好補上這一課。父母可以為孩子量身訂制‘挫折教育課’,比如讓孩子當一天家,負責安排一日家庭活動;讓孩子干一些家務活或參與公益勞動;也可以安排徒步遠足,要求孩子堅持下來。這些事兒孩子大都不愛干,但父母不要妥協,甚至應該板起臉來,給孩子一些壓力。”王玉立建議:“從小學高年級開始,孩子就具備了規劃人生的能力,家長應和他們討論并確立目標,適度的挫折教育可以讓孩子逐漸理解生活,樹立起健康的人格。”
“補課”要點二:休整課
“十一”長假對于剛入學一個月的新生是難得的休整期。黃河大街小學低年級班主任邵麗敏認為:“新學年第一個月,大部分孩子還處于適應階段,長假這幾天是很好的緩沖期。平時爸爸媽媽忙,多是老人接孩子。這回父母要和孩子多交流,關注孩子們的學校生活,幫助孩子愛上學校。家長在帶孩子放松的同時,不能完全放棄學習,畢竟一年級的孩子剛有了一點兒學習意識,如果徹底放松,假期后學習可能會遇到麻煩。”
“對于初一和高一的新生,應利用假期回顧9月份的學校生活,然后及時總結,請教老師或家長,找出解決的方法。”七中副校長王浩說。
“補課”要點三:收心課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孩子們早就在策劃自己的假期節目了:外出旅游、打球、玩電子游戲……沈河區名師、七中初三班主任張芳提醒家長:“假期里,孩子應勞逸結合,家長如果不給予及時、合理的指導和幫助,孩子很容易失控。”
張芳說:“七天時間,家長要幫助孩子做好計劃,每天保證一定的學習時間,避免最后兩天突擊補作業。初三學生面臨中考,每天各科學習時間加起來不能少于三個小時。初一、初二學生壓力較小,但每天也要保持學習一至兩個小時。”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