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網(wǎng)—海峽都時報訊 有獨無偶,海都早教QQ群里網(wǎng)友們談到家中小兒女整天喊著“我長大了要嫁給××哥哥”、“媽媽,我長大以后要娶你”。家長紛紛表示擔心:過于早熟會不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對此,心理專家表示,學(xué)齡前孩子會遭遇“婚姻敏感期”,家長們對孩子的童言童語不必過于較真。
4歲兒吃“醋” 將爸爸趕出媽媽房
網(wǎng)友“空鏡子”告訴記者,她兒子今年4歲,馬上就要升入幼兒園中班,平時都是爺爺奶奶在帶。可從前段時間開始,兒子變得越發(fā)黏她了,還經(jīng)常說等他長大了,要娶媽媽當老婆。一開始,“空鏡子”覺得很好笑,也沒怎么在意,開玩笑般答應(yīng)了兒子。
可后來兒子變本加厲,越來越要“獨占”媽媽。每每晚飯后,看到媽媽和爸爸坐在一起看電視的話,兒子就不樂意,不是將媽媽拉到他旁邊,就是硬擠到兩人中間坐著,還讓他們坐遠點。有一回,“空鏡子”故意偷親了下老公,沒想到兒子一下子火了,掄起拳頭要打老爸,打完還要求媽媽抱。
晚上睡覺也一樣,以前都跟奶奶睡的,現(xiàn)在會跑過來要擠在我們中間,還要求他爸搬到別的房間去睡。”
玩“過家家” 5歲女喊著要“嫁人”
“我那小女兒,天天嚷著要當她宸哥哥的新娘子,讓我們大人都哭笑不得。”家住陽光巴黎的淑琳媽媽說,女兒今年5歲,馬上就要讀幼兒園大班了。同單元樓上鄰居的兒子小宸,和女兒上同一家幼兒園,只比女兒大一歲。因為兩家都是獨生子女,擔心孩子沒玩伴的淑琳媽媽晚上有空常帶著女兒去小宸家串門。
上學(xué)期,女兒回來說幼兒園有教玩過家家的游戲,她演老婆,一個男孩子演老公,很好玩!吃過晚飯后,就著急往樓上跑,找她的宸哥哥玩“新郎新娘”的游戲,每每都樂此不疲,后來,女兒動不動就吵著鬧著以后要當宸哥哥的老婆。問女兒為什么要嫁給宸哥哥,女兒說,因為當了宸哥哥的妻子后,宸哥哥的玩具、零食都會讓給她,這樣她每天都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淑琳媽媽說,她有點擔心孩子太早熟了,以后女兒再玩結(jié)婚游戲,她是不是應(yīng)該站出來制止她?
學(xué)齡前孩子 有“婚姻敏感期”
對于家長們的擔心,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陳秋玲老師認為,每個孩子都有天生的戀母情結(jié),只是具體的表現(xiàn)方式不同而已,這點家長無需過多擔心。“另外,如果孩子有‘結(jié)婚’的想法,只是表明他對性別、自我、異性已有了初步的感覺,進入了‘婚姻敏感期’。”陳秋玲老師認為,這只是孩子自然成長的過程,是學(xué)齡前兒童的一種正常心理和生理的反應(yīng),算不上早熟。
如果孩子玩過家家游戲,父母也不必制止,因為這可能只是孩子情感發(fā)展的需要。孩子只是通過游戲來模仿大人的生活方式,滿足自己現(xiàn)實生活中不能滿足的需要。
“作為孩子,他們不一定知道結(jié)婚的真正內(nèi)涵,但他們善于模仿、觀察力強,只要看到的,他們都能模仿出來。所以家長應(yīng)該順其自然,讓孩子去游戲。”陳秋玲老師表示,即使是一些跟性有關(guān)的游戲,家長也不用大驚小怪,最好用一些孩子能接受的語言和方式告訴孩子,問問他們這么做的原因。
當然,家長也可以趁機告訴孩子,男孩和女孩的差異。只有讓孩子覺得父母是平等地理解他,他才會愿意與父母繼續(xù)交流。“家長要懂得,權(quán)威強制命令的溝通方式,對現(xiàn)在很有個性的孩子是沒有任何效果的。”(本報記者 黃曉燕)
已有0人發(fā)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