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網—海峽都時報訊 一位媽媽稱,她的孩子今年3周歲,夜里一直磨牙,她認為可能是孩子肚子里有蟲,不知道能不能直接吃除蟲藥?
福建醫科大學附屬二院兒科主任醫師許晴虹稱,一些媽媽常會問:在小兒面部、頸部皮膚上常有淡白色近似圓形或橢圓形斑片,上面有細小灰白色鱗屑。其實,出現淡白色的斑片不一定就是肚子有蟲的象征,有時,孩子出現病毒感染也會長出這樣的“白點”。
原則上,兩周歲以下小兒一般不需要服用驅蟲藥,這是因為兩周歲左右的寶寶接觸蟲卵的機會要少于大齡兒童,他們接觸的東西一般局限于家中的物品和玩具。這些東西相對清潔,蟲卵相對少或沒有。吃蔬菜的種類與量也少得多,進入體內的蟲卵也相應減少。另外,服用驅蟲藥后,需經肝臟分解代謝或經腎臟排泄。兩周歲以內的小寶寶肝、腎等器官發育尚不完善,會傷害嬌嫩的肝、腎臟。對于兩周歲以下的孩子的驅蟲,可以采用一些民間的方法,如食用炒的南瓜子、使君子仁炒蛋、木瓜……
現在孩子的衛生條件較好,蛔蟲出現的幾率較之以前大大減小,磨牙不一定就是肚里有蟲,也可能是精神緊張、興奮、牙病等造成。比如咬合障礙,它破壞了咀嚼器官的協調關系,于是,機體以增加牙齒磨動來去除咬合障礙。齲齒沒有得到及時治療,繼而發生牙髓炎、根尖周炎,引起疼痛、膿腫,甚至是乳牙早失,這些會造成單側咀嚼習慣,長期偏側咀嚼,會使咬合不均勻,引發牙合障礙,從而導致持續性夜磨牙;牙列不齊,如牙齒擁擠、反牙合、開牙合等,都會使牙合不協調,從而引起夜磨牙。
具體哪一種原因,最好由專業醫師來定奪。因此,對于這位媽媽,最好將孩子帶到醫院來面診,有時需要做一下大便的化驗,看看是否是寄生蟲的原因,然后再決定是否需要吃除蟲藥。(本報記者 陳駿)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