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 這位媽媽雖然沒有親自帶寶寶,可是也有關于教育方面的煩惱:“我家小寶貝現在一周九個月了,因為生意的原因現在把寶寶放娘家帶。最近打電話回去聽外婆說寶貝現在很愛打人,而且不分男女老幼,一點事情不順她的意就會打人。而且只要是她玩過的東西別人都不能拿,就算這東西本來就是別人的也不可以。自私又小氣,不知道媽媽們有沒有什么高招來幫幫我家小寶貝。”
泉州市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醫生林衛華稱,生活中的確有一些寶寶就是人們眼中的“愛打人”寶寶,小一些的寶寶有可能是因為不知道如何跟同伴相處,用“打人”來代替招呼方式,而1周9個月了,就要考慮其他的因素了。比如是不是模仿別人或者電視上的劇情等。帶養者要起到示范榜樣,不要讓孩子將打人作為可以炫耀的籌碼。而是要讓孩子明白打人是不對的,適當的時候進行一些冷處理。如果孩子沒有這樣做了,應該給予表揚。
至于不愿與同伴分享玩具,則表明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家長們應該適時引導,讓孩子體會到分享的快樂,一開始時,可以讓孩子有一個過渡的接受過程,比如可以與同伴先互相借玩具,或者先借過來看看、摸一摸,然后還給對方。
當然,孩子最好的帶養人應該主要是父母,雖然帶養時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與父母之間產生的親子依戀應該是無法替代的。(本網記者 陳駿)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