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楊宇軍28日表示,根據中俄雙方達成的共識,中俄兩國海軍將于9月在南海相關海空域舉行代號為“海上聯合-2016”的聯合軍事演習。這是兩軍的例行性演習,旨在鞏固發展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深化兩軍務實友好合作,增強兩國海軍共同應對海上安全威脅的能力,不針對第三方。
俄羅斯媒體此前援引該國海軍作戰訓練局局長科切馬佐夫的話說,俄中“海上聯合-2016”演習將于9月舉行,俄太平洋艦隊將參加,俄方會派至少4艘艦艇,而中國海軍艦艇則更多。
中俄“海上聯合”系列軍事演習自2012年開始舉行,是中俄雙邊框架內最大規模的聯合軍演。該軍演每年一屆,輪流在中俄附近海域舉行。2012年的演習在青島附近黃海海域開展,2013年演習地點是遠東符拉迪沃斯托克附近的日本海。2014年回到中國,在長江口以東的東海北部海空域舉行。2015年的演習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在地中海海域,第二階段的實兵演習在彼得大帝灣海域、克列爾卡角沿岸地區和日本海海空域進行。
中國作為接待方的此前兩個演習,導演部分分別設在北海艦隊和東海艦隊。所以,這次聯合軍演非常有可能以南海艦隊為主導力量。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外界無須過多解讀是常態化演習
雖然此次軍演在南海附近舉行,但楊宇軍強調演習并不針對第三方。近年來,南海已成為國際熱點地區。菲律賓和越南等主權聲索國接連在該地區制造事端。美國也明顯加強對中國南沙島礁周邊海域海空抵近偵察活動的力度,并無端渲染所謂“航行自由”問題,以此為借口強化自身在南海地區的軍事存在。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7月12日更是作出非法無效的所謂最終裁決,否定中方“九段線“主張。在此背景下,演習開展的時機、區域和課目設置勢必會引起外界高度關注。
對此,中國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對環球網記者表示,外界無須過多解讀,中俄海上聯合軍演已然是形成機制的常態化演習,與南海局勢并無直接關系,中俄雙方的出發點不針對第三方。此次演習除了鞏固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加強兩軍相互了解及互信,也有助于未來兩軍進一步加強合作,在重大問題上相互支持。
廈門大學南海研究院副教授:軍演或有指向性 對美是威懾
1 兩個特別之處:時間和地點
首先,中俄軍演是例行軍演,去年是在俄羅斯舉行的軍演。今年軍演的特別之處是兩個地方,一個是地點,一個是時間。地點是在南海,可能是有一定指向性的,時間是9月份。而且這個時間點,我們知道前段時間的東盟外長會議,可以說對我們國家相對有利,東盟國家同意并且做出一個聲明沒有提到南海仲裁案的裁決問題,同意以磋商的方式解決雙邊的爭端。
但是25日,美國、日本以及澳大利亞出了一份聯合聲明,意義就在于制衡中國,而且很明確的要求中國履行南海仲裁案的裁決,這個的指向性就特別明顯。而且這份聯合聲明不光是針對南海仲裁案,它還提到了東海問題,還提到了朝鮮的問題。所以對于中國,這實際上是一個很大的壓力。因為,從7月12日仲裁案結果出來之后,中國為一邊,美國菲律賓為一邊,雙方一直在斗法。一方是拒絕履行裁決,一方是要求履行裁決。東盟外長會議上,我們可以說中國取得了一定優勢,因為相關國家,包括當事方,他們都同意了。那么美國在這方面就失分了。
所以,它通過美日澳這三個地區大國“扳回一局”,實際上給中國是造成很大的壓力的,不光是仲裁方面的問題,還有軍事上的問題,還有薩德問題。這次中俄軍演選擇在南海,選擇在9月份,重要還是想體現一種制衡,是對美國、日本、澳大利亞三方施加的要求履行仲裁結果這種壓力,以及他們對中國施加的軍事安全上的壓力(朝鮮問題上)的制衡。有緩解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方面壓力的因素在里面。
2 中俄兩國聯合應對外部威脅
對俄羅斯來說,這也是他們的需要。因為俄羅斯在歐洲也受到擠壓。中國和俄羅斯為了各自的戰略利益,特別是中國面臨國際仲裁要求中國履行的壓力和安全的威脅,俄羅斯也有它的考量。兩國聯合起來,是應對外部威脅的考量。一方面這次是例行軍演,另一方面則是周邊出現這樣的狀況,我們緩解一下壓力。這樣美國對我們施加的壓力在一定程度上就得到了緩解。
3 中俄軍演在南海維護主權上的意義
施余兵認為,(軍演)對美國也是一個威懾力。此前,美國在香格里拉會議上說中國做成了“自我孤立”的長城。南海仲裁案實際上是沒有履行機制的,它實際上是對中國國際形象的損害,就是說中國不但不遵守國際法,而且在國際上“失道寡助”。美國說支持我們的都是小國家。俄羅斯就不一樣了,俄羅斯是一個大國,而且也是軍事強國,那么俄羅斯支持我們,你還能說我們沒有外界支持嗎?所以說,中國在目前情況下獲取更多的有分量的國家的支持也是非常必要的。我們不是破壞國際法規則的,是遵守國際法規則的,而且我們是有其他國家支持的。
半個月以來中國已在南海進行過兩次軍事活動
從7月份到現在,加上此次9月份將要舉行的軍演,中國已經連續三次在南海海域進行軍事活動。7月5日至11日,解放軍在西沙群島一帶舉行軍事演習;中國海事局官網7月18日發布航行警告,明起在南海海域將進行軍事活動,禁止駛入,時間持續3天。
7月5日至11日演習期間,海軍組織三大艦隊上百艘艦艇和數十架飛機以及部分岸導發射單元,分成紅藍雙方,在海南島至西沙附近海域舉行實兵實彈對抗演習。參演兵力以南海艦隊為主,包括北海艦隊和東海艦隊部分兵力,涵蓋航空兵、潛艇、水面艦艇和岸防部隊等各類作戰平臺。
海軍軍事學術研究所研究員張軍社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軍隊在自己領土上進行例行性軍事演習無可厚非,不針對特定目標。演習主要目的在于通過實戰化訓練,提高中國軍隊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的能力,增強履行使命任務的能力,“演習同時會對企圖侵犯中國主權安全的外部勢力起到必要威懾作用。”他表示,個別西方媒體誣蔑此次演習在時間和地點上的選擇“具有挑釁性”,根本是顛倒黑白,中國軍隊是在自己領土上進行演習,完全不同于個別國家不遠萬里來到南海,舉行針對中國的海空軍事演習,實施軍事恫嚇,煽動南海局勢緊張的做法。【環球網報道記者 任梅子 査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