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宮修文物》講述了故宮數位文物修復師的心路歷程。已經成為“網紅男神”的鐘表修復師王津就表示,幾十年都這么過來了,現在出門可能會多些人認識自己,但沒什么特別的感覺。最大的好處是讓大家認識了這份工作。
而導演蕭寒則說,電影的核心其實就是三個字:“不能煩。”如何在浮躁的當下,能夠擇一事終一生是這部電影提出的思考。瓷器修復師紀東歌說,十年前自己選擇這個專業的時候,周圍的人都不理解,但現在卻有了更多年輕人的關注和好奇,這讓她十分開心。
而木器修復組的屈峰則說,沒想到認真做事,總會有成功的一天。有愛就能吃大苦、甘寂寞、耐長期。對電影所傳達的匠人精神,屈峰則說:“匠人精神一定不能匠。”而紀東歌則說:“匠人精神就是坐得住,跟內心對話。”
除了導演和六位文物修復師,紀錄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編曲劉胡軼和鋼琴演奏黃裕祥也來到了現場。當天,臺灣鋼琴家黃裕祥演奏了片中的插曲,更表示自己是因為影片所傳遞的精神促成了這次的合作。
雖然電視紀錄片版的《我在故宮修文物》于網絡贏得了不少粉絲,但面對賀歲檔的競爭,導演蕭寒說:“其實現在即使我們不去預測票房,這個片子的關注度和已經參與點映的大家的熱情,已經讓我們覺得受寵若驚。”更表示,“故宮能讓你拍,就是最大的支持”。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將于12月16日正式上映。(文/姆明 圖/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