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農房也能抵押貸款!200萬元的貸款讓我從建材市場的經營中獲取了可觀利潤。”福建省晉江市磁灶鎮大埔村村民吳志平一邊給記者泡茶,一邊興奮地講述著農村宅基地、農房抵押擔保貸款等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給農民們帶來的種種利好。
昔日的大埔村土地貧瘠,農民收入低;村建無規劃,房屋雜亂,村容村貌差強人意。一方面,村里及村民對新農村建設和資金的需求日益強烈;另一方面,村里又有不少土地處于閑置狀態,許多資產長期處于沉睡狀態。
為順應形勢,大埔村黨委決定通過改革和創新來盤活村里的資產,著手改舊建新。他們結合村情實際,啟動對全村資產資源的摸底、盤點核實和登記工作。在改舊建新的過程中,一方面,他們將村內閑置土地和被占公共土地回收整理后,建設成標準化廠房和商資中心對外招租;另一方面,對村民自有宅基地進行整合、置換與流轉。根據規定,村民取得這些經過確權登記的宅基地新農房后,便可到銀行辦理抵押貸款業務。
村民吳志平就是通過將原有的一塊150平方米的宅基地出讓給村里后,再從村里新規劃的小區里獲得了同等面積的土地自建獨棟別墅。去年12月,吳志平的新房經過評估獲得晉江農商銀行授予的200萬元循環貸款。“當初建設建材市場急需一筆啟動資金,這筆款的及時到位,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大埔村率先試水宅基地、農房抵押貸款業務正契合國家有關部門啟動的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要求。去年7月,全國33個縣級試點區域關于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獲得國家批復,晉江是福建省唯一入選的縣級試點區域。試點啟動后,晉江市迅速開展農村地籍和房屋調查,先后測量出1790宗、37.5萬平方米宅基地用地面積。
在此基礎上,去年12月,晉江辦理了全省第一宗宅基地使用權抵押登記業務。自此宅基地、農房抵押貸款業務實現破冰。此后這一業務迅速開展,人民銀行晉江支行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6月末,全市金融機構累計發放農村宅基地、農房抵押業務貸款達31億元,超過2萬個農戶和農村企業主受益。
為穩妥推進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晉江市根據福建省農村“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工作小組《關于組織制定農村“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印發了《晉江市農民住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實施方案的通知》。同時,制定出臺了《集體土地性質房產抵押貸款業務管理辦法》和《晉江市農業貸款風險補償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等管理制度、配套措施,讓農村宅基地、農房抵押貸款試點朝著“依法有序、自主自愿、穩妥推進、風險可控”的方向邁進。他們推動金融機構及時跟進、加強創新,設立了一億元的農業貸款風險補償專項資金,將農村宅基地、房屋抵押貸款等產生的貸款損失列入風險補償范圍。此外,國土部門也在晉江率先掛牌成立不動產登記局和農民住房產權登記交易中心,在鎮級設立登記窗口,便于農戶開展宅基地有償使用、退出、流轉與農房的確權登記辦理工作。
“這一土地制度創新對晉江意義巨大。從信貸數據看,業務實施效果特別好,這與晉江的產業布局和城鄉發展格局有關。”晉江市國土資源局有關負責人說,晉江是民營經濟重地,各類民企、傳統制造業企業、市民的固定資產多分布在鄉鎮和農村,土地制度的變化,讓他們在鄉鎮、農村的宅基地和農房,一下子變成了“活資產”,大大增強了他們的現金流實力。
人民銀行晉江支行副行長黃文忠說,從實踐看,宅基地、農房等財產權抵押貸款業務的探索改革有效地破解了農民融資難的問題,也極大地拓展了農村信用環境的建設。農房財產權抵押貸款試點的推進,拓寬了農民正常生產經營資金需求,極大地滿足購買汽車、大額耐用消費品或住房裝修、翻建等消費需求,幫助農民提高收入,改善農民生活環境和質量,其積極效應顯而易見。(來源 經濟日報 記者 陳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