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2018年3月29日,廈門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大學生團隊演示他們研發出的機器人足球。 中新社記者 孫自法攝
就業是創業前的“必修課”?
雖然畢業生的創業熱情高漲,但創業的成功率并不高。近年來,社會上有聲音稱,對于初出校門的高校畢業生來講,就業是創業前的“必修課”。這種觀點應如何看待?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在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稱,畢業生選擇創業,理性很重要。在他看來,不少畢業生選擇創業存在沖動,在缺乏相應的社會資源、沒有足夠的創業能力的前提下就選擇創業,這樣的風險會比較高。
但他同時也認為,“必修課”的說法并不準確。“創業之前不一定要找穩定的工作。有的學生在學校就很關注社會環境,也參加了不少社會活動。對于這種能力和資源都具備的同學,創業是一個好的選擇。”儲朝暉說。
天津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張寶義則告訴中新網記者,大學生在走出校園后,進入社會時間短,對市場的了解也不夠清晰,最好先通過就業觀察市場、聚集資源,從而為創業積累經驗和能力。
同時,他還稱,創業意愿比較強的同學最好選擇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進行創業,因為這類城市的創業環境相對成熟,創業者有好的項目,其他的市場推廣、風險投資的機會都比較多。